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二章 (第2/3页)

古屋,莫非到了?左右打量,道路两旁各有小路通往绿树掩映下的成片民房,确属村落无疑。这里离高塍街有着相当的距离,在古代想必非常适合文人隐居。

    停好自行车,我绕老宅走了一圈。它占地不足一个篮球场,正面朝北,门前有一口水井。背面有一个半月形的瞭望口,加之墙壁用砖石砌得很牢固,从这个角度看活像座碉堡。说是楼宅,实际上仅剩断垣残壁,屋顶已不复存在,墙上的石灰也脱落得差不多了。走进门去,满目萧瑟破败,全然不成样子。

    古屋东边是一块场地,北面的尽头竖着一排石碑。默读碑文,我才明白:这所老房子名叫远阁,又称望湖楼、湖海楼,系陈贞慧为父亲陈于廷告老还乡兴建,因年代久远仅存此般残骸。碑文除了介绍远阁外,还提及陈于廷、陈贞慧、陈于泰(陈于廷的族弟,崇祯辛未科状元)、陈维崧(陈贞慧的儿子,阳羡词派首领)的生平,又附录陈维崧的《石舟慢﹒冬日舟过亳村旧居有感》、陈维岳(陈维崧的三弟)的《念奴娇﹒忆远阁》。驻足欣赏词句,浓郁的文人气息扑鼻而来。前者词云:“而今凝望,如天远烟里歇,吴舲似迷巢杯燕。”后者词云:“他年重倚,似曾相识归燕。”思家念旧,溢于言表!

    稍歇片刻,我骑车继续西行。很快,路北出现一座汉白玉牌坊,正中镌刻着四个黄色大字——状元故里。牌坊身后的整体布局近似公园,小径清幽,林木葱笼,有凉亭、长廊之属。时已黄昏,四下无人,我推车行走其间,遥想往昔斯人风采。忽尔,我瞥见路边岔出一条长长的神道,两侧石马、石羊、石虎相视,模样较新,完好无损,很像是后人仿制的。远处汉白玉栏杆环绕的平台大概就是状元坟的所在了。我猜那只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虽然如此,凝望着平台,我心底仍旧生出一股敬仰之情。继续沿脚下的小道行进,却见两边又立着数尊石马、石羊、石虎,样子较为陈旧,表面裂痕清晰,坑坑洼洼,有的头部已残损。它们才是真身吧?

    从资料中获悉,村里有座老桥,可到底在哪?我见地里有老农在劳作,便上前礼貌地询问。他倒也客气,不厌其烦地为我解说,直到我弄清为止。不多时,我见到了这座保存得相当完好的石拱桥。桥拱高大,桥身略略倾斜,石缝间长着数丛青草。站在桥顶眺望,宛若置身一幅农村水墨画之中。俯视水面,浮萍东一团西一片,似乎要为河流织一条绿地毯。桥头立有石碑,说明此桥名叫永安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年),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么说来,当年陈贞慧、陈维崧也曾在桥上凭栏远眺,欣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