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六十六章 (第1/3页)

    人们几乎一致认为,大大小小的罪恶行径大部分都是在黑夜进行的。而对于这种“常识”的普及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各类人的心理状态。他们惧怕黑夜,期待光明的到来。从警察到老百姓,从大人到小孩。几乎无人不认为白天比黑夜要安全。

    举个最普遍的例子,我们经常会在大街小巷,或者院子里听到大人们说:“晚上早点回来,别太晚回家,那么晚了明天再去吧……这一类的话。并且不足为奇。

    心理盲点便通常是因为先拥有了一种所谓的“常识”,或者普遍大众的认知之后所产生的弊端。

    就拿本故事的顾云维之死来说吧,当初高贝抓奸并且在打斗中误杀顾,随后驾车同梅瑾去后山掩埋之事,均是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诸如此类的情形,在这个故事中发生了很多次,比如高贝接到办公室的威胁电话;以及纪同收到举报信息(说高贝涉嫌杀人,并将尸体藏在公司之事),梅瑾和邹锄因照片一事相聚,均是发生在白天。

    这样似乎能更好地总结出另一个道理:无法预知的罪恶和意外更加恐怖,更加令人猝不及防。

    也许在你此刻入座的餐馆内,发生着投毒事件……

    或者,在你所居住的楼层中,正在有人实施着犯罪行为。更有可能此时你正与隔壁入室盗窃的小偷仅仅一墙之隔……其实有很多罪恶,我们是根本看不见的。

    而我们其实需要了解的一个事实就是:不论数据而推算,其实不管白天还是晚上,犯罪率都是不相上下的。因为有太多的罪恶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使得他们认为罪恶与恐惧便是黑夜的本来面目。如果把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也算作罪恶的根源,那么也许人类真的仿佛耶稣所描述的那样,生下来便是有罪的。

    邹锄是个无神论者。其实卷入这个事件的每一个人,除了曲兆飞以外,大家都是无神论者。而很多时候,无神论者们的心是没有依靠的,就像一艘船找不到避风的港湾。他们容易盲目,容易自私,容易虚荣,容易暴怒,更容易像邹锄一样意气用事。

    “人到了没有?”在蓝胜商场玻璃门后,黄思成低声问道。

    邹锄看了看表:“再等等。”

    “这都过去快一个小时了……会不会她根本不信?”黄思成有些担忧。

    “不会的,当时她回答得那么模棱两可,一听就知道讲话不方便。”

    “你的意思是……她旁边有人?”

    邹锄点了点头。随即一辆红色出租车落入他的视线。

    黄思成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车内探出的头。

    是梅瑾,她终于来了。

    黄思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而这情况早已在邹锄的预料之中。因此他并不紧张,只是显得更加急不可耐。

    梅瑾下了车,四处张望着。

    邹锄刚想走上前去,却被黄思成拦住了:“先等一下。”于是二人原地不动,在确认了梅瑾是只身一人前往后,邹锄不紧不慢地掏出手机,发了一条短信。

    不到两秒的时间,梅瑾的手机响了。她看了短信之后,目光准确无误地瞄准了邹黄二人的藏身之地。

    在梅瑾尚未做出任何反应之时,黄思成转身朝着电梯方向走去。邹锄使了个眼色,在对方心领神会后,也转身跟上了黄思成的步伐。

    不一会儿的功夫,三个身影相继出现在了地下停车库的电梯间。

    梅瑾见到二人,立刻开口想问些什么,可却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