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九章 天王寺内

    第两千八九章 天王寺内 (第2/3页)

,否则等日后进入封国幕府再犯,休怪我不讲情面!”

    后边更有一众封国署官,连同刘、柴、阎、长孙等人,一并垂首而立、默然不语。

    没办法,虽然岑长倩年轻,却是魏王亲自央求房俊之后从河东调来倭国,担任封国之相。

    自今而后,在即将敕立的“扶桑国”这片土地,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场所有人,都归岑长倩管辖……

    阎庄解释道:“非是下官生事,实在是柴驸马怨气深重、扰乱人心,下官这才出言……”

    岑长倩抬手将其打断:“我不想听你们之间的恩怨对错,在‘扶桑国’必须依律行事、令行禁止,如有触犯、从严惩治!至于你们若是相互看不对眼,不妨向魏王殿下请辞,回归长安之后针锋相对决斗一场,是死是活各安天命。”

    阎庄列咧嘴,不敢多说。

    这位国相虽然年轻,但履历却不浅,不仅有庇护东宫击退叛军之功勋,更是书院学子领袖之一,威望甚重……

    柴令武虽然未予反驳,心里却憋着闷气。

    离了长安,任谁都能在他头上作威作福是吧?

    简直岂有此理!

    岑长倩左右环视一眼,神情冷峻:“走吧,速去拜见魏王殿下与太尉。”

    “喏!”

    十余名封国署官齐声应诺,紧随其后纷纷登上马车,驶离码头。

    ……

    微风细雪、天地苍茫。

    岁暮雪寒,木叶尽脱,天王寺肃然矗于野地。寒云低垂,远山苍茫,飞雪飘洒点染朱甍。这座效仿唐风之伽蓝寺院金堂端严、回廊静深,五重之塔、巍然耸峙,令置身其间的李泰、房俊颇有一种身在大唐之错觉。

    行走于回廊之间,苏我赤兄介绍着这座佛刹,侃侃而谈、与有荣焉:“当年倭国之内因‘神佛之争’一度兵戈相向、不死不休,最终圣德太子在祖父辅佐之下完全接纳佛门,在此修建这座‘四天王寺’,以为佛门护法。”

    一旁的物步足利怒目相对。

    当年将整个倭国搅合得天翻地覆的“神佛之争”,发起者便是苏我赤兄的祖父苏我马子,但苏我氏之所以掀起“神佛之争”,初衷并非是什么崇尚佛法、普渡世人。

    魏晋南北朝之时,中土战争频仍、战乱不止,大量汉人横渡大海前来倭国躲避战火,带来先进的儒学、天文学、农业技术等等,因中土彼时佛教盛行、几乎人人信佛,故而佛教亦是“附加品”之一东渡倭国。

    彼时的倭国极其落后,汉人至于此地便迅速成为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

    当时与物部氏斗争处于劣势的苏我马子马上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之机,通过推崇中土佛教信仰拉拢中土移民,迅速获得了与物部氏相抗衡的决定性力量。

    所以,在倭国最大的“亲华派”便是苏我氏,在这一点上,苏我氏一直压着物部氏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