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武士刀 3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十九节 武士刀 3 (第1/3页)“还有还有!美国电影《保镖》中有一情节以日本刀煽情处理:一丝围巾飘然而下,碰上日本刀刃迅疾断为两截。有此可以寻味出,即使在极尽排斥和诋毁东方文化之能事的好莱坞,对日本刀的锋利也不敢有失恭敬。不过好莱坞所诋毁的东方文化并不包括日本,至于被诋毁的东方文化也不叫诋毁,反而还给说得很好了,因为真实的情况比所叙述的更加糟糕到无底洞的境界。中国古代就对日本刀有很高的评价。北宋文人欧阳修曾赋《日本刀歌》诗一首赞美日本刀: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相同类似的记载在中国古籍中也有所体现,根据《明史》中关于戚继光抗倭有载:倭寇长刀锋利至极,明军长矛当之即断,曾有倭寇一人力敌四位明军长枪兵并获胜的记录。倭寇以三人组成战斗小组,呼啸冲入我军阵地,所向披靡的场面一再出现。戚继光有感于对付倭寇先要研究如何克制日本长刀,于是推出了著名的“鸳鸯阵”,以矛、铛、火枪配合,远距离歼灭倭寇,战局于是方有转机。
日本刀刀身很窄,但由于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工艺十分精良,因此强度很高,刀刃锋利,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刀鞘及护手的外观精美,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视为珍品。反观中国大刀,通体由整块钢铁打造,钢质一般,刀身特别是刀头比分较宽,刀尖呈上斜,类似《武经总要》中所描写的:“前锐后斜”的宋代手刀:长柄末端有一圆环。虽然日本刀狭窄,但刀背比同期中国大刀的厚。二战时很多日本刀即使为机器模造,性能大大下降,但中国大刀根本不能应对日本刀。
编辑本段日本刀的保养
日本刀剑讲究精心维护,需要每日擦拭,而擦拭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御刀纸、丁字油、云刀粉等。经过如此保养,虽有数百年历史,但刀出鞘时仍是寒光如电。
编辑本段摆设方式
太刀的摆设
太刀常放置在特定的安置架上,以刀尖向上,刀柄向下,边锋向内的方式摆设。
刀的摆设
刀与胁差(有时连同短刀)常被放在同一个安置架上。按长短顺序从上到下摆设,短的胁差置于上
层,长的刀置于下层。摆设方式以边锋朝上为一贯做法。刀柄必需向左摆设,一方面左面是刀的正面,另一方面则表示无威胁性,若刀柄向右的话,即表示可以用右手拔刀,随时出鞘伤人。
鉴赏礼仪
鉴赏刀剑时一定要顾及在场人仕的安全,同时要尽量避免损伤刀剑。首先在安全的位置坐好。用两手将刀剑托起,然后鞠躬敬礼,以表示对刀匠的敬意和对物品的尊重。然后用左手紧握刀鞘,鞘底向前;右手持柄,逆刃反握也就是刀刃朝向右掌虎口的方向。保持刃向上,先轻轻拔出一小段刀身,确认刀身是否有卡紧在鞘内。刀身若果卡紧,一次过强行拔出会有可能令刀身失控飞出,危害自己和他人。
此后以缓慢的速度一口气将刀身拔出至切先的部分。若中途有停顿,刀身的表面或者刀鞘的内部可能会被刮花。拔刀时,要避免刀身两面和边锋与刀鞘内侧的接触,将刀背抵著鞘边就可以防刮花刀身或鞘内。切先先支撑在鲤口(こいぐち,Koiguchi),也就是刀鞘开口的部分,再慢慢将刀身移离刀鞘。刀拔出后,先将刀鞘放在一旁,再慢慢鉴赏刀剑。
鉴赏刀剑时,切先与刃绝对不可以朝向他人。若将刃视作刀剑的前方,鉴赏太刀应先从其右面开始,刀则从左面开始,这和铭的方向有关,即是先鉴赏刻有“铭”的一面。切忌接触刀身的表面,令手上油脂弄脏刀身,破坏原有的防锈油层。鉴赏时慎言,以免唾沫沾上刀身,引起锈蚀。日本古时的武士身上常备有怀纸(かいし,Kaishi),有的武士在鉴赏刀剑前先在口中咬一片怀纸,为的就是防止刀身沾上口沫。
如果要将出了鞘的刀剑交到另一人手上,先把刀身垂直,切先向上,刃朝向自己,才可以将刀柄交到别人的手里。在未能确认别人能否紧握刀柄之前,千万不能放手。
茎是鉴赏日本刀时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若要鉴赏茎部,必须得到刀主人的同意。为安全计,可以先将刀身纳回刀鞘,再拆下目钉和柄,进行鉴赏。
若要纳刀回鞘,先用刀鞘的鲤口支撑著切先底部,同样是为避免刀身两面和刃锋接触刀鞘内侧,再让刀身慢慢滑回刀鞘内。
编辑本段名刀鉴赏
日本的国宝级名刀
【名物大典太】太刀,刃长66.10CM。平安后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来为室町将军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时代落入秀吉手中,后来秀吉将它赐予前田利家。刀铭为“三池光世”;
【数珠丸恒次】具体情况不明,传说为日莲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