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常山赵子龙在此,谁敢一战?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常山赵子龙在此,谁敢一战? (第2/3页)

在于自己之下,合他人之长,才能灭秦国。

    “禀魏公,如今秦公嬴斐祭天以称秦王,彻底的激起了秦国的百姓的凝聚力,更让数十万秦军有了盼头,可以说是秦国这一次称王以凝聚军心以及民心的策略是极其成功的。”

    “这个时候秦国上下的目光全部被嬴斐称王汇集,进而转向了五国会盟,将全部注意力发泄出来,将前一段时间秦国内部的铁血杀伐压下,彻底的将秦国的凝聚力达到最大。”

    .......

    沮授眼中掠过一抹精光,抬起头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虎牢关:“魏公,在秦军之中信奉着军人当马革裹尸还,是最大的荣耀。”

    感叹了一句,沮授话锋一转:“魏公可曾听到过: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大秦帝国的铮铮誓言,老秦人的血誓?”

    迎着曹操惊讶的目光,沮授点了点头,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一种精神,根据我们的消息,此时此刻的秦国就像是刚刚经历过商鞅变法的秦国一样,整个国家充斥着勃勃生机,有着极大的扩张潜力。”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凝聚的是秦国百姓与秦国朝廷共渡难关的决心以及精神,这也是秦王嬴斐从一开始就提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原因。”

    ........

    听到沮授的一番分析,曹操心中的凝重更加的重了几分。他是一个枭雄,对于一件事的想法远远要比沮授等人全面。

    正所谓站得越高,想的越远。

    这一刻的曹操就是如此,他心里清楚正如沮授所言。秦王嬴斐的每一步都极其有先见之明,就连这一次在秦国内部推广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也是一样。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这八个字已经成了秦国精神以及誓言,只要老秦人不死,一到秦国出现危急的时刻,当这道声音响起,必将会再一次唤醒老秦人的血性,在浩荡乱世杀出一条通天大道。

    “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