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青毛骢马参差钱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四百二十四章 青毛骢马参差钱 (第1/3页)

    八尺今个儿的心情是特别的好,

    其实他的本名可不叫这个八尺,本来家里给起的名字叫小米儿,因为从小就食量海大,家里那些出息老不够他吃的,总是半饥不饱的饿的慌,以至于到处偷人家的瓜菜鸡鸭,干脆给取了这个好养的贱名。自小最大的心愿,就是象大房在的节祭上的标准,顿顿有那葱爆的猪油拌饭吃。

    还好他胃口不挑,粗茶淡饭,山根野菜,都能囫囵进肚儿,因此勉强维持长大**,家里实在供不下他这无底洞,早早打出去,跟这亲戚到处商,自己混自己吃,从学徒一步步做到小有本钱的行脚商。

    但因为他天生生的就肥硕,再加上这些年钱赚的多了,油水充足好吃好喝的越没有节制,身形也象吹足气的球体一般膨胀起来,裁量起衣裳来,也是往高八尺横八尺上打算,因此被口口相传八尺公的别号,也取代了小米儿这种很没有气势和想象力的小名。

    他做的是压缩草料的生意,也是一项冷门,就是用水力的压机,将收集来的草料脱青烘干,反复挤轧成的草块,以便于贮藏,如果在内地,则还会因地制宜加入随处可见的稻草、麦秸、乃至玉米高粱子,晒干的地瓜土豆叶什么的,有条件的地方还会参入五分之一的。

    这样一万多斤的草料,可以轻易压缩成几个两三石重地草块,用大车一拉就走,还不占多少空间,的草块也和沙袋一样,浇点水就是很好地临时工事,堆砌起来连箭都透不进去,如果作为武器,削切部分下来,浇上少量的油,就是投掷武器中上好的燃烧弹,如果事先再浸点水,就是很好的烟弹。。。。。

    这东西虽然没多少营养成分,也不适合养膘,但可以在冬季枯草雪封最冷时候,为过冬牛马提供最低限度的需,龙武军可有有大量用于驮载的骡马。此外河东军、朔方军这些军事集团中,也有大量的牛羊战马,每年春秋做两季生意,光是专供军队,就赚地满当。

    然后仗着养马的手段,又得到上官的赏识,承包了军用的厩养场,生意眼看越做越大。

    “春秋两季还有加料。。。。”

    “春天多加青料,有和菜梗,好配种。。。秋天多加白料,用豆饼和花生渣滓,好增~。。。。。冬夏两季只给吃八成足,以防胃疾”

    “食料和粪便是分开处置。没吃完地食料都有人清理。所有粪便有附近地庄户运回去作为青肥。并负责清理洁净。。。”

    “饮水是用管槽流地。不怕污染。。。”

    “厩栏里不留隔夜地垫草。绝对卫生地很。。。。”

    我正在巡视。楼观山地马场。作为关中之地。少有几个适合大规模放羊马匹地地方。已经被龙武军地还乡团给圈占下来。划为军事训练场。非特许不得入内。

    陪同地还有当地马场地承包人陈八尺。眉飞色舞地一一介绍

    “闲杂本场一个一等厩、一个二等厩。两个三等厩。共计在栏马三千五百七十匹。驴骡一千二百三十一口。。。”

    所谓一等)主出战马,二等厩出骑乘军马,三等厩培育的是驮挽马,还有第四等),主是培育驴骡牛等求不高替代性畜力。

    “其中大马二千八百二十三匹,按照母四公一配地,平时大小马分开养,。。。三齿龄的小马有三百一十五只,二齿龄地。。。。

    ”

    “其中有天山种,河中种、河曲种、西羌种、大宛种、云中种等,还有大人引入的南诏矮脚种,但最多的还是三秦种和山南种。。。其中又分为纯血种和混种来养的。。”

    “会不会养的太胖了”

    我看着膘肥体壮,油光水亮的马,在河滩上悠闲的或卧或立,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又看了看和马儿们一样深宽体胖的他,突然打断道。

    “不会不会。。。。”

    他摆着手说

    “因为是厩养,所以怕养懒了马力,场子每天早晚两次,至少让人驱使着快跑上两个时辰,一定跑的口鼻流沫才算数的。。。。”

    “现在是午后消食的时光。。。。”

    “每天午时必须赶到河里清洗一次。。。”

    我点了点头。

    有宋一代,可吃够缺少骑兵的苦头,虽然不乏精良的装备和勇敢的士兵,可是两条腿打四条腿,打的赢追不上,打不赢也跑不掉,再好的装备和再充足的兵员,也只能给人家做了运输大队长,西夏国大名鼎鼎的擒生军,可都是用宋朝的俘虏组建的。

    有唐一代,国家常备骑兵最多时可达数十万,从安西、北庭到河西、陇右、关中,到河东、河北、安东,到处是大小官私牧场和官民蓄马成风的传统,再加上那些藩附的边境部落和国家,轻易还可以动员长千上万的骑兵,什么游牧民族崛起,靠拼骑兵消耗,堆也把对方堆死。

    但在战后的中原关内等地,已经被打的烂,那些开国以来赫赫有名的诸监牧使、群牧都使、闲厩使等,都已经名存实亡。相对完好的西北各路的监牧使、群牧都使、闲厩使,也因为战争的抽掉,耗尽了潜力,已经不复最盛时存栏70万的规模,相当的虚弱,甚至为了满足续种的需,还不得不从回纥等地大量市马。

    本朝的马政历来由太仆寺主管,北方各地设置国家牧监(养马场),具体负责战马的牧养、管理与供给。牧监分上、中、下三等,有马500匹为上监,3000匹以上为中监,不足3000匹为下监。各监置牧监一

    监一或二人。此后,又相继置诸监牧使、群牧都使、等,统各地牧监。

    为加强管理,朝廷对马匹地繁殖、死耗、烙印、奖惩等,都有具体现定。每年秋天登记马籍,区分良马、驾马,定期上送殿中省尚乘局、各级官府及军队使用。遇有大的战事,还随时向民间征马匹。

    安史之乱后,肃宗吸取了安禄山以节度使身兼诸监牧多职,而导致河北、河东地战马,全成了资敌的本钱,不再让武人兼领牧政,大肆重用内官,以内官为监军,又以内官监临重的地方差遣官,因此由宦官充当的内飞龙使,开始控制全国监牧大权。

    事实上,连这些年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地马匹,号称马比人多的龙武军,但是除了解思的奇兵队等几只纯骑兵编制外,其他大都是适合驮挽奔驰负重的军马,而非严格意义上地可以冲锋陷阵的战马。维持强势的战斗规模和持久高昂的士气,也是需巨大的后勤消耗为代价的,许多时候还通过驴骡牛等来补充运力上地不足。

    从军马变成能够伴随骑士战马冲锋陷阵的战马,需足够长时间的来磨合,毕竟让这种有灵性的动物,克服趋利避害的本能,冲进敌阵地刀枪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相对普通军马、官马、民马,战马的生命周期短地多,各种激烈战斗的驱使,很容易透支战马地生命潜力,战场中也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作为比骑士更明显的目标,在射人先射马地指导原则下,战马往往比人更容易遭到伤亡,有的时候,仅仅是蹄子上一个小伤口,或地面凹凸不平造成的扭伤,就不得不退出战斗的序列,乃至变成士兵的口粮,因此维持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往往需远高于现役比例的后备来源。

    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