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内讧

    第95章 内讧 (第2/3页)

这事还是稳妥一些的好,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可别到时候临阵反水,那可就严重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蛮子劳力还真是好用。

    “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这句话,到了他们身上,可就不是一句玩笑话了。

    这些生长在南方大荒原上,自幼以牛羊血肉为食的蛮子,一个个状的跟牛一样,体魄好的惊人!

    无论男女,但凡在大荒原上的苦寒饥渴之中,凶残野兽的侵袭威胁之下。

    能够活到十六岁成年还没死的,就会自然而然的锻炼出一石以上的体魄强度。

    而太华族裔之中的成年壮丁,如果不经过锻体修身,仅仅只靠自然生长,体魄顶多也就能达到“一钧”左右的层次。

    即便是极个别,天赋异禀天生力大的,“二钧”也几乎是太华族裔,所能达到的体魄强度瓶颈了。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除了双方日常之中,所能获取的食物来源不同之外,跟各自所生存的环境也有极大的关系。

    蛮人为了能在险恶的荒原上生存下来,所需要付出的活动量,可远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太华族裔能够相比的。

    非要形容的话,那么双方一个是家里圈养的家畜,而另一个则是野外放养的野兽的分别。

    有这么一帮野生口帮着干活,那效率简直杠杠的。

    “一钧”和“一石”之间,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四倍力气差距而已,而是体魄强度的整体差异。

    例如说一块数百斤的石块,如果是太华族裔来搬运的话,不但可能需要好几个壮丁,肯能还得利用上绳索、扁担等工具,干起活来还需要互相的配合和默契,无形之中就拖慢了进度。

    而换了是蛮人,可能随便一名大婶过来,一把抱起甩到肩头上抗了就走,既轻巧又省事,这其中的效率差距,可就要以十倍记。

    想想看,白玉瑾手下近三千名,最少也是“以一当十”的蛮人。

    在善于统筹和建造的太华工匠们指挥下,所能发挥出的工作效率吧。

    所以,不过一夜之间,一座足以容纳近千人驻守的南岸营地,就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虽然三丈高的围墙,只是由混了杂草和碎石的泥砖构成的,但两丈宽的厚度,却为其提供了足够稳定的坚固度。

    而挖泥铸砖所形成的沟渠,更是在营地之外,形成了一圈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

    在引入江水后,南岸营地就仿佛成为了一座岸边的小岛一般,安全性大大的提升。

    虽然还未来得及修建箭塔之类的防御工事,但是作为抵御南蛮猎骑冲击的临时屏障,和麸子城出战时的南岸跳板,却是足够使用了。

    忙活了一天一夜的白玉瑾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留下了轮换值守的斥候和守卫,带着同样辛苦了一天的蛮子们,搭乘登陆排返回北岸的麸子城休整。

    但是没想到还未登岸,白玉瑾等人就发现,麸子城内竟然一片喧哗!

    这让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