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鄂西会战

    第490章 鄂西会战 (第2/3页)

    仇战继续留在了湘西,完全断绝了与第九战区及冥王各部的联系,开始熟悉财团的业务。他在回避一件事情。他回避的事情就在他呆在湘西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

    日军果然于1943年5月5日发起了鄂西会战。很多人认为最高统帅部的人是酒囊饭袋,实际上这是世人的误解。以鄂西会战为例,最高统帅部早就发现了日军的意图,所以才提前集结重兵进行防御。做好了抵抗的准备。

    正如薛岳和吴逸志的判断一样,日军率先以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团和第40师团一部进攻洞庭湖北岸的安乡、南县73军防线。同时在宜昌至枝江一线集结重兵,在原13师团的基础上把39师团增援上去。

    在日军西进的目的暴露出来后,第六战区以最快的速度把79军调往常德,第74军也向常德方向机动。

    其他部队向长江沿江一线靠拢,形成一个以长江为中轴,宜昌北为底的‘v’字形防线。第73军坚守了四天之后放弃两地撤退,日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合围公安87军。

    第87军四天后被击溃,14日公安失守,17日松滋失守。国民军防御松散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被鬼子各个击破。

    第六战区,防线长且多为水域分割。受地形局限布防分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横山勇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随后第3师团进占澧县,以第3师团主力向常德进行威胁。此时第79军已经控制于常德地区,第74军仍然在赶赴常德的路上。

    日军主力随即西移,所占区的守备交给了第40师团,第3师团主力西进松滋,配合第13师团和39师团其主力从南部经杨林市镇向渔洋关进攻,直逼石牌侧翼。第13师团和第39师团从宜昌西进进攻石牌地区。

    一旦石牌被突破,日军即可进占秭归县(今三峡大坝附近)。也就可以打开进攻重庆的一个通道。再以秭归为起始进攻点向巴东推进,控制巴东县就打开了进入四川盆地的大门。重庆和大西南就无险可守。

    石牌和秭归是蜀地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刘备就是从这里进入蜀地建立蜀国。虽然有一夫当关万无莫开的地形,但在热兵器时代要攻取该地就并无冷兵器时代那么高的难度。

    最高统帅部在命令江防军坚守石牌地区的同时,急令79军从常德急向石门移动,随后加入阻击进攻渔洋关的日军序列。

    第74军进入常德后不做休整急赴石门,不惜代价地尾击日军。重庆东大门失守在即,最高统帅部已经是不计代价地防御了。

    双方的兵力几乎全部集结在该地区战斗,密集度非常高。然而此时鬼子开始对国民军进行重点轰炸的炮击。日军所使用的战术几乎没有超出过薛岳、吴逸志和仇战的推演。

    打一开始第六战区就处于被动之中,几乎没有控制过战场的主动权,更谈不上节奏。如果换成薛岳来指挥这场战斗,绝对不会打成这样!

    按他们当时的设想是一旦日军发起进攻,马上就反攻宜昌。把第一期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