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伊甸园之谜(一)

    第一百一十五章 伊甸园之谜(一) (第2/3页)

就是伟大的传奇,至于你与夏朝国君后羿是不是再续前缘?我等凡夫俗子无从评判,也无资格评判,那是对您贵为老祖先的大不敬了,尽管您的岁数大得可以作夏朝后羿多少辈份的祖母了,可是爱情能让时空相隔、年龄阻隔嘛?显然不能!两情相悦,那是人间快意之事,更何况您拥有永远年轻、青春不老,情感丰盈的尊位呢。”

    女王高兴地接道:“多谢你们的夸赞与理解,唉,人世沧桑途殊难料,我所处的时代已也就是七、八千年前的时期,当时就流传说距今约201万——204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就有原始人类在巴蜀山水间活动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四川盆地在数万年前,就早巳是一片风光旖旎物产丰饶的国度了。

    这里气候适宜,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温润潮湿,特别适合多类果树及其他植物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这里有着大量的原始森林,又有湖泊、河流等丰富的水源,加之气候温暖适度,确实是人类的栖息的美好家园。

    当时蜀地已经在使用铜刀了,又在蚕丛氏、柏灌、鱼凫,至杜宇一系阶段,从昭通带回更为成熟的冶炼和铸造技术,在与土著濮彝等族的融合过程中,建立了真正的蜀山王国。”

    “同时,这里也是动物在冰川时代的避难所,”地质专家李昱光也感慨道,“四川盆地的最后形成,正是在冰川期间,成都平原形成时,在周围的高原上,仍处于冰川期的尾声,而盆地内却是气候温润,万物繁衍,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迁往这片生命的乐园,当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在这里生活时,完全用不着穿衣蔽寒,这里就犹如冰川期间的一只巨大的保温盆,气候温和而湿润,因此,四川盆地是一块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极为适合人类起源、生存、劳动、居息、繁衍和远古文化蓬勃发展的伟大土地,实实在在是巴蜀古文化萌发、生长的良好温床!”

    女王接着话题聊下去:“距今1—2万年前,蜀地(四川盆地)已初步形成了若干区域性文化中心,相应地产生了无论其活动范围、经济活动还是文化传统都不尽相同的原始氏族公社,由此也就初步奠定了新石器时代经济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巴蜀人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巴蜀图语,这种巴蜀图语比后来的汉字还早,伏羲时代的河图与洛书,其实就是巴蜀图语,‘字以象形’便为图,而 ‘洛书’就出于四川境内的‘洛水’流域,也就是‘雒水’,即今天的沱江一带。《华阳国志:巴志》载:‘涪陵郡……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叉,也号灵叉’。”

    “什么?女王下坒下,您说‘洛书’出于四川境内的“洛水”流域,也就是‘雒水(今天的沱江)’?这让我们这些学历史的深感异外,为什么呀?”

    “因为夏后的大禹和他的巴蜀妹子涂山氏将巴蜀图语带至中原,再由巴蜀图语演变成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所以‘洛书’及‘龟背图’并不是中原民族发明的,以至于后来的《山海经》就更加生动形象地印证了上述事实,《山海经》算是中国古代最老的著作了吧?它就是巴蜀地区所流传的代表巴蜀文化的典籍,它里面所讲的天下之中,不是说别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