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胸有成竹
第174章: 胸有成竹 (第3/3页)
“改旗易帜”的张学良,追随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反苏路线,采取了武力收回中东铁路主权的行动。但中苏双方装备悬殊,而东北军“以东北一隅之力,对抗俄顷国之师”,南京政府却未发一兵一卒出关协助,以致伤亡惨重。张学良只能与苏联和平谈判,无条件同意恢复中东路原状。不合时宜的时机和方法,造成了苏联人的怀恨,而在幸灾乐祸的日人面前,又过早地暴露了东北军的弱点。
在此次冲突中,苏军首次实战使用了其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坦克——t-18轻型坦克。身在东北的飞狐大队李刚报告:“以布柳赫尔元帅为总司令的苏联远东军,派遣飞机越入吉林省边境,并调军舰在混同江、乌苏里江等处。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一个蒙古骑兵营,总兵力约4万余人,最高峰时兵力不少于8万人。
苏联特别远东集团军配备了大量的飞机、坦克、重炮、战舰等技术兵器。海军方面负责支援的是阿穆尔河区舰队,下辖3个舰艇大队(浅水重炮舰、炮舰和装甲艇共14艘)、1个扫雷舰中队、1个航空队(14架飞机)和1个陆战营。
战事爆发时,东北军在一线兵力约为6万人,8月15日张学良下达对苏作战动员令后,任命王树常为防俄第一军,率一部东北军开往东线,任命胡毓坤为防俄第二军军长,率一部东北军进击于西线,东北军一线兵力增至十余万人,相对苏军略占优势。
双方激战到11月底,东北军在各条战线上的人员伤亡已经累计近万,损失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日方面认为这是一个扩大其在华侵略利益的良机,他们对东北军的调动百般阻挠,不准中国武装部队经由其控制的南满铁路北运。驻扎在辽宁的日关东军也蠢蠢欲动,不断组织演习、抢修工事,随时有可能借中苏交战之机挑起事端,坐收独霸东北的渔翁之利。”
“中东铁路事件最终以中**队的惨败收场,也暴露了东北军外强中干的实际情况,坚定了日吞并东北的野心,直接鼓励了日关东军在东北采取行动。中日交战不可避免了。”柴永波的担心终于成了事实,卢氏军官们等待董事长下达命令。
“首先扩大空军!保持三百架战斗机能随时进入战斗。其他部队进入战地战壕修筑、炮火、步兵配合训练。大家不用担心,根据日军动态,我估计他们会首取东北三省。三五年内不一定会进攻中原。”
“董事长,难道东北眼睁睁的看着让日人占领?”张大功忍不住发问。
柴永波反问““你有好办法?别说蒋不同意,北方上百万军队和各大军阀也不会同意我们出兵。你不会想让我和他们先打起来吧?”
众将这才感觉到柴永波无奈的原因。“妈的!人家都欺负到门里了,他们还在窝里斗!”高栓柱气的一拳打在张大功的肩膀上。
张大功忍着疼痛:“我又没欺负你,干嘛打我?”
高栓柱嘿嘿笑道:“我把你当小日了。”
ca 更新超快,请按“crt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