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西安事变
第196章: 西安事变 (第2/3页)
。”这四个字是柴永波想到八十二岁的段祺瑞有了生命危险。
英租界段府宅邸,柴永波对奄奄一息的岳父大人说道:“好好养病,不要想那么多。”
段祺瑞长喘一口气:“我在想我的一生。不知道对国家有功有过,但我是尽心尽力了。”
“有功!”柴永波肯定的回答:“三造共和、取消帝制,这都是你的功劳。”
段祺瑞苦笑:“世人把功劳给了蔡锷将军。”
柴永波说道:“袁世凯称帝,没有你和冯国璋的反对,单凭蔡锷区区几千之中,他能领帝制灭亡?如果你和冯国璋将军相助袁世凯,中国的命运又会如何?”
段祺瑞感激似的点点头:“有人说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他们怎会想到,国人幻想出来一位英明的皇帝来给他们一碗饭吃。3.18惨案毁了我一生的清誉,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份子纷纷谴责我,哪里知道我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
柴永波理解段祺瑞的内心疼痛:“对于一个政府来说,一旦向徒手的青年学生与平民百姓开了枪,不仅践踏了为政之德的最低底线,也越过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法治界限。尽管不是你的命令,终究你是执政者。岳父,无可挽回的事何必去想?社会上这几年对此也有议论。有人说是鹿钟麟,有人指出是总理贾德耀,还有人说是当场指挥官传令失误。可惨案偏偏发生了。你只有冤屈的承担了一切后果。功过是非有后人评论吧。”
段祺瑞大笑:“你解开了我的沉重包袱,我要去了,好好对待我的女儿。”说完话闭上眼,安详的去了。儿女们围在身边痛哭起来,柴永波起身商量段祺瑞的后事。
段祺瑞一生不吃空缺、不收礼,一生没有购置房产,死后没有余财。南京国民政府本想将段祺瑞安葬在南京,但段祺瑞由于一生事业都在北方,临终前特意叮嘱儿子段宏业,死后一定将他葬于北平,最好葬于西山。
柴永波和瑞芳十几个兄弟姊妹商量后,决定遵照岳父的遗嘱,其灵柩于12月7日由上海启程,运往北平,暂厝于西山卧佛寺,等候段宏业请人卜地建墓后入土为安。
然而这一等就是半年多,所看中的土地,不是风水不佳,便是地主不愿出让。柴永波正为此事焦急,卢氏发来电报:“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发生兵变,民国总统蒋被扣押。”
柴永波急忙赶回卢氏,和宋子文、通罢电话,又和杨虎城进行了交谈。柴永波赶到了西安,他首先和周见了面,对这次兵变引起的后果非常担忧:“周先生,日国内蠢蠢欲动,进攻上海和北京都有可能。如果国共再次爆发恶战,我们的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周点头:“我们党不主张处置蒋先生,但必须答应:停止剿共、共同抗日。”
柴永波长叹:“这是非常明智的抉择,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我可以见一见蒋先生吗?”
在会议室里的几个人对柴永波非常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