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玉·体香肌

    第125章:玉·体香肌 (第2/3页)

清国那些无耻之徒的嘴脸!

    “华夏帝国,你会不会也像大清国这样,每日处在全力争夺的阴谋中?”福临拿起笔,在自己的寝宫开始写着自己的心思。

    顺治帝仇恨多尔衮,其中有多种原因。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暂时没当皇帝只是策略而已,这对小皇帝是个寝食不安的威胁。

    福临登基后,他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

    皇帝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他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他报告。多尔衮一旦机会得手,没有任何理由排除亲自登上皇帝宝座的可能。

    娶皇嫂孝庄皇后,是福临痛恨多尔衮的难言之衷。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

    福临突然扔掉手中的笔,冷声对侍候的宫女说道:“让汤若望来见朕!”

    “扎!”

    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1592年5月1日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科隆城一个叫沙尔·冯·白尔的贵族之家。

    1611年10月,汤若望加入了耶稣会,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随后,搬到了罗马耶稣的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当一名见习修士,接受严格的修士训练。也加入了灵采研究院,探索着不断发展着的新科学,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

    早期传教士在东方在中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让他激动不已。他钦佩利玛窦在中国采取的适应中国文化习俗的,所谓“合儒”的传教策略,竭力把天主教义与中国的儒家文化相结合。

    当他听说利玛窦神父以其数学天文学的智慧,惊倒了中国人,并且受到皇帝的优礼和敬重,为上帝的教会开拓了新的、非常大的信仰领域时,他为西方的数理天文这在中国获得这样的价值而欣喜若狂。

    1613年10月,他进入了罗马学院。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神学和数学研究。该学院的课程设置除宗教内容外,还有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

    1619年7月15日,汤若望和他的教友们抵达了澳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里。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土地,便开始精心研习中国语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话为目标。

    这些西方修士入乡随俗,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自然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其传播信仰的目的,这就是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

    汤若望来到华夏之时,正是明朝内忧外患之际,满洲努尔哈赤派人到澳门向葡萄牙人购买大炮。滞留澳门的传教士们以军事专家的面目,跟着大炮随行,得以进入内地。

    汤若望到北京后,仿效当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