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用的一些反思与辩解
关于引用的一些反思与辩解 (第2/3页)
红楼梦奖首奖,获得过7届茅盾文学奖....不一一赘述了,反正大家可以百度。
他写的《老生》中大量的引入了《山海经》,这样的写法从阅读的感觉看,有些夹缠,让阅读形成了一种顿挫感的,不过整个故事情节是不曾中断的,且自然而然往前延伸。
贾平凹对这种写法的解析是:这种写法有节奏的问题。中仍还有许多闲话,其实都是要摇曳故事,让故事外的东西弥漫,而不让读者在阅读时落入就事论事的逼仄境界。《老生》中引用一些《山海经》文字,也有结构和节奏的想法,却更重要的是寻找中国人思维是如何形成,而对应百多十年来的故事。读是各种人去读的,有的可能就跳过这些引文,有的则只读这些章节。我小时候读《红楼梦》,就跳过那些诗文,跳过“太虚幻境”的部分,中年后再读《红楼梦》,小时候跳过去的部分就读得有味道有兴趣了。
从读者角度出发,如果不是专业的,未必会细读里引用的《山海经》,还有虚拟问答,他们很可能会跳过去,直接进入阅读故事。
但《山海经》的引入,除了与正文构成必要的对应外,客观上造成了奇特的阅读效果。正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文字每个片断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读,非常松弛、非常从容。
《妹偶》这个故事,我写的节奏很慢,与现代网文的快节奏形成很大反差,中间还夹杂了一些科普、哲学、音乐等等,有一些读者的青睐,也很多读者觉得“读不下去”之类的批评。
其实没有那一个作者是不注重读者的,我也一样,我曾经说过整篇到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