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屯田制改革
第388章 屯田制改革 (第2/3页)
刘渊治政最得意的一项手笔。追溯屯田,得从刘渊还未继位匈奴单于开始,彼时不过几千受掳汉民,替他耕作,那便是夏国屯田的雏形。
在夏国内部实行多年,这么些年下来,无论军屯、民屯,每年产出大量的粮食,不过大部都成为官府库粮。当年数十万黑山民,迁入太原以为屯民,一晃经年,晋中平原已经成为夏国除了关中之外最大的粮仓。
屯田,利国利军是毋庸置疑的,国家从中获取大量的钱粮,土地得以重新利用不至荒废,屯民的生计得以保证。夏国地方军队,许多仅靠军屯,便可自给自足。
但是,屯田制实则是建立在剥削屯卒、屯民的基础上的。一岁之劳作,大部上缴国家,哪怕前些年刘渊将分成比例降到官五民五,比例依旧显得夸张。
过往流民无地可耕,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时,能得一立锥之地,便可满足。人的欲望与需求,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到现在的局势,之前刘渊简单粗暴的屯田制,已经不足用了。
屯民们,更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以传家,希望岁岁有余粮。
以去年北方大战故,对各地屯田压榨地更狠,八成的粮食都被收缴以为军用,使得各地屯民发生了大规模的逃逸事件。许多人宁愿至夏国的诸世家氏族为奴,为佃民。
在夏国,刘渊是允许世家的存在的,前提是要为他所用,他的权威不能受到世家的约束。不论胡汉氏族,谁敢逾矩,就打谁灭谁,作为睥睨天下的开国君主,刘渊有这个底气。
对世家的“危害”,刘渊当然也是清楚的,但他并不以为意。他自信,在他在位之时,夏国世家是翻不起什么波浪的,该头疼的,是两三代之后的君王。但刘渊是难得去顾忌后代的,左右他也没想过要建立一个千年帝国。
当今之夏国,虽然刘渊的用人风格一向是不拘一格,无分贵贱,但实际上仍旧是贵族政治。
各地位居高官者,大多是胡汉氏族出身,虽然军政之间有许多简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