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年一觉扬州梦

    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年一觉扬州梦 (第2/3页)

达三层。

    那大船的船首,巨大的龙头浮雕栩栩如生,明黄色的鳞片熠熠生辉。

    人从远处看过去,若是一不注意,当真以为是河底翻腾出的一条金龙。

    船队每到一处,下一处经过的州府,就已经得到了通知。

    河中所有的闲杂船只都要避让,不论是经商的,还是打渔的,就连摆渡的都不能留下。

    只有当地的官员才被允许,坐着小船上去求见请安。

    那些不能下河的商贩,乐得休息一天,在河边看看官船的热闹。

    不少人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富丽堂皇的大船,还是带着明黄的。

    有年老经事的老者,一眼便看了出来。

    “这是圣上当年,出巡南方的龙船啊!难道,圣上又再度南巡了吗?”

    当年老者还是壮年的时候,便有幸在河边见过这龙船,听闻圣上就在船上要往南去。

    没想到有生之年,他还能见到一次。

    有跟着地方大员前来迎接的小吏,好心提醒了一句。

    “不是圣上,那大船里是当今四皇子,晋王殿下。”

    众人这才明白。

    原来是朝中最得圣宠的晋王殿下,怪不得能搭乘明黄龙船。

    这副阵仗,和圣上亲自出巡的仪杖,都没什么两样了。

    大船中房间层层叠叠,走道七拐八弯。

    上船请安的地方官员,跟在侍从身后,走了老半天才到晋王的屋外。

    果然是圣上当年用过的船,这样七拐八弯的,就算有刺客混到船上,轻易也找不到人在哪。

    轩辕玦正在房中,看着从岭南快马加鞭送来的,关于山匪的所有文书。

    定国公听说他此番剿匪之行,也将他的心得体会,还有一些别的材料,写成了文书给他。

    他没有亲自去过岭南,所以对于这些文书,丝毫不敢马虎。

    为了剿匪的任务顺利完成,早日回京见到沈风斓,他准备得格外用心。

    那几个地方大员走进屋子,便看到他在案前详读文书的模样。

    他穿着家常衣裳,甚至连领口都没有整理好,微微地敞在那里。

    露出凌厉的锁骨和胸口的肌肤,显得随意又自在。

    一头青丝松松地束在头顶,只用一根半旧的发带系着,朴素无华。

    若不是那张脸,俊美得像是会发光,任谁也想不到——

    他就是晋王。

    众人纷纷上前见礼。

    “下官扬州府刺史杨林,见过晋王殿下。”

    轩辕玦放下了文书,款款从书案后头站起,略微颔首。

    “诸位大人请坐。”

    每到一地便有地方官员来请安,也有奉承拍马的,也有敬献金银财帛的,更有夸耀自己求提拔的。

    种种劣迹,他此番一路南行,算是看全了。

    侍从端上茶来,众大臣谦让地端起茶来,还没碰到嘴边,轩辕玦便开了口。

    “本王此番路过扬州府,两岸房舍俨然,农田兴盛,于心甚慰。足见诸位大人,治理本地的功劳。”

    杨林正要开口反夸他,又被轩辕玦抢了话。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父皇心中有数,本王也会如实把一路见闻回禀父皇。但是本王最讨厌溜须拍马和行贿腐败之事,如果有人胆敢向本王奉承,请诸位大人互相监督,举报有奖。”

    他这番话一说,让杨林等人的奉承之语,全都咽回了肚子里。

    扬州府是鱼米之乡,在本地任职,是个极大的肥差。

    只要安安稳稳地待三年,不出什么大的过错,保准升迁。

    因为扬州府这块地方,你想让他少收成些,少缴一些税银都没有办法。

    轩辕玦把话撂这了,若是他们胆敢溜须拍马,岂不是自毁前程?

    故而一个个闭口不言,连该说什么都忘了。

    他们准备好的词儿,全是奉承的好话,并没有其他。

    见气氛略显尴尬,轩辕玦宽和地一笑,示意众人喝茶。

    “本王会在此处停留一夜,船上有厨房和米粮,今夜请诸位大人在船上用膳,不必另设宴席为本王接风。”

    “这怎么行呢?殿下既然经过扬州府,下官等自然要尽地主之谊,为殿下设宴接风。怎么能反倒在殿下的船上白吃白喝呢?”

    杨林等人坚决反对,轩辕玦却朝窗外示意了一眼。

    众官员朝屋子的窗外看去,只见甲板上的一个侍卫,正从河中捕捞上来一大兜的活鱼。

    那些鱼大的小的都有,在网兜中活蹦乱跳,看起来十分新鲜可口。

    “喏,你们也不算是白吃白喝。要吃的东西,不就是你们扬州府的河里捕捞上来的吗?”

    这话既给他拒绝接风宴,找了合理的借口,也让众官员的白吃白喝不再尴尬。

    众人不禁叹服,晋王殿下高风亮节,两袖清风。

    而后轩辕玦只花了一刻钟的时间,同他们用完了一顿晚膳,就把人打发回去了。

    一路上靠着这种方法,才能免去应酬的时间,让他独自清静待着。

    这一夜,轩辕玦难得放下了文书,走出船舱。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剿灭山匪的计策,不需要再埋首苦读了。

    月明星稀,河面漆黑而平静。

    只有靠近岸边的河面,才会被夹岸的灯火,照出些许光亮来。

    他仰面躺在船楼最高层,望着漫天星辰,神思早就飞到了京城去。

    她现在,不知道在做什么?

    是不是也在望着漫天星辰,教云旗和龙婉,哪颗是牵牛星,哪颗是织女星……

    良久,耳畔似有风声刮过。

    轩辕玦懒懒道:“出来吧。”

    一个脚步声从身后而来,迟疑地靠近了他。

    最后站定在他面前,抱剑拱手一礼。

    “殿下。”

    眼前的人身着一袭黑衣,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夜色的一部分。

    可他多年跟随在轩辕玦左右,又岂能瞒过轩辕玦的眼睛?

    “本王让你在京中保护斓儿,谁让你跟出来的?”

    来人正是陈墨。

    “回殿下,是沈侧妃命属下跟着殿下的。殿下此行山高路远,万一出了什么不测,属下难以交代。”

    轩辕玦淡淡地瞥他一眼。

    “你不在京中,若是斓儿出了什么不测,你预备如何和本王交代?”

    陈墨一时语塞,只能据实以报。

    “属下固是不从,可是娘娘威胁属下,如若不听她命令,就……”

    想到了陈墨的死穴,轩辕玦一下子明白了。

    “就让你娶了红妆?”

    他提起红妆二字,陈墨一向木楞的面容上,现出了些许惊恐。

    “不,是……嫁给她。”

    不是他娶红妆,而是他进红妆的家门,做倒插门女婿。

    轩辕玦忽然笑了起来。

    这么损的招数,果然是沈风斓想出来的。

    让陈墨堂堂的四品暗卫统领,嫁给一个丫鬟做倒插门女婿,怕是比杀了他还痛苦。

    陈墨道:“属下一路都很小心隐藏行踪,殿下是如何知道,属下在船上的?”

    他是晋王府身手最好的暗卫,在所有侍卫所出来的暗卫中,也只有元魁能和他一较高下。

    轩辕玦当然发现不了他的行踪。

    但他能发现的是,身边侍卫们的情绪变化。

    刚出京城的时候,众人都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

    严谨都写在眼睛里,随时准备着应对突发的危险。

    而不知从哪一天起,众人的气氛忽然就变了……

    “前两日本王看到两个侍卫,站在甲板上值守,一边还在说笑话。”

    能让他们轻松起来的,或许也只有陈墨了吧?

    陈墨无话可说,心中暗骂。

    别让他知道,是哪两个侍卫说了笑话,否则他一定打到他们笑不出来!

    沈风斓让陈墨前来保护他,也是一番心意,他自然不会赶走陈墨。

    于是陈墨在大船上,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走动了。

    这反倒让其余的侍卫不敢放松了。

    据说陈墨这几天脸特别臭,在船上神出鬼没,看到谁笑他就一脸杀气……

    而京城之中,每到春日宫中必兴的某样事物,再度出现。

    ——春宴。

    不论是花宴还是诗宴,是迎春宴还是送春宴,春日里的宴会总叫人眼花缭乱。

    沈风斓一直处于闭门谢客的状态,也架不住萧贵妃亲自举办的宫宴,点了名要她参加。

    她是萧贵妃的儿媳妇,她不参加,谁参加?

    更何况,萧贵妃举办春宴,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

    “此番春宴设在御花园中,靠近前朝的那一角。到时会设置屏障,与后宫之中隔开,方便让官宦世家和皇室宗亲的适龄男子,进宫参加。”

    历来春宴多是在女眷之中举行,萧贵妃为何突发奇想,要把男宾也请进宫来?

    萧贵妃冲她神秘地眨眨眼,风情万种,迎面而来。

    “是圣上的意思,要让兰公主与京中的适龄男子,多相处相处。说不准她会看上谁,也说不准谁会看上她,到时候就有指婚的对象了。”

    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沈风斓道:“可是兰公主志在宁王,怎么会看上别的公子呢?只怕她还会故意抹黑自己,不让其他男子看上她。”

    事实上,兰公主在故意抹黑自己的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

    人人都道她不知检点,行事诡异,放荡形骸。

    高门贵族的公子,谁敢娶这样的女子做正妻?

    要是单论容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