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八章 经济殖民

    第七卷 第十八章 经济殖民 (第2/3页)

是必须的。

    在现阶段军火生意不用急,只要保持世界领先的性能和质量,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文化殖民也不能急,这是需要基础的,起码得有交流的需求才能推广,现在这个需求暂时还没有;想来想去现在的能做的就是推广经济殖民了。

    有很多事就是这么巧,朱慈炅现在极力发展大明经济呢,为了发展经济,他连修铁路这招都使出来了。要说什么才是最能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什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实业,卖土地,盖商品房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正规手段,发展起来其实都不算快,真正最快的手段就是经济殖民!

    要知道明朝中期之前,世界所有国家全加起来财富都没大明多,但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到清朝后期,列强只用了短短几百年时间就超越了我们几千年的积累,靠的是什么,主要就是靠经济殖民,那速度,比正规手段快上百倍!

    当然,还有一个更快的手段,那就是去抢,但是那跟经济发展其实没有多大关系,等于是在空中砌楼阁,最后还是要靠经济基础来维持,不然就是暴发户,富不过几代的。

    要开展经济殖民,首先你要有大量的廉价商品,比如说一块布,如果土著织出来的和你的质量差不多,价格比你的还便宜,那人家为什么要买你的?只有质量比人家好,价格还比人家便宜才能占领市场,这等于是销路有了,但是成本要控制,质量要保证,产能要提升,这样才能依靠经济殖民快速发展。

    也就是说,如果大明的百姓还用老式织布机织布,那么这个经济殖民其实没有多大意义,混个温饱而已,何必辛辛苦苦卖到国外去呢。

    现在大明的优势产品就是军工产品和高档奢侈品,但是这些都是卖给列强的不是卖给殖民地土著的,赚钱是很赚钱,但是这个钱主要是他朱慈炅在赚,也等于是国家在赚,利润是高,但规模太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很大。说直白点就是,他朱慈炅现在是赚了很多钱,一年下来出去成本和开销他差不多能赚上亿两银子,好像多到恐怖,但是平均到每个大明百姓身上还不到一两银子,一两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多块钱,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大意义。

    所以朱慈炅准备在大明掀起一场工业革命,把蒸汽机推广到各行各业,大力提高生产力,生产出大量廉价的商品,通过经济殖民迅速占领海外市场,让大明重新夺回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以经济促进军事发展,再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这样大明才能真正崛起。

    这是一个相当重大的课题,并不是他一个人能想周全的,所以他不得不再次召集一众亲信来商讨。

    当然,这次是来文的,那些武将就免了,他召集的人员主要有:

    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

    工部尚书毕懋康;

    工部左侍郎王徵;

    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宋应星;

    再加上一个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就算差不多了。

    为什么要叫上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呢?他就一个特务头子,跟经济发展有关系吗?大家可别忘了,他还是日兴隆商号的幕后大老板呢,这货当锦衣卫指挥使不上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