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如袁隆平,某些时候也无奈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执着如袁隆平,某些时候也无奈 (第1/3页)看待一件事、一个人,总会有两种论调:要么褒扬,或者贬低。评价这件事、这个人,通常会正反相对:挺好的,糟透了。
我喜欢挑战权威,当然,只是在自己意想中的空间挑战。然而,我并没有勇气在大众面前怀疑权威,这无疑是自找苦吃。这样做的话,通常会被权威以威势镇压,或者自己胆怯一言而不敢发!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发布土地资源统计数据:中国人可耕作土地面积为0.1公顷,每人大概1.5亩土地。那么,看看二十年后,我们又有多少可耕作土地面积了?
鉴于我获取不了任何数据,只能靠片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数据,真实与否,诸位可自行评判。
姑且拿西安为参照,盛唐时的长安,分内城外城,比现在的西安市地图还要大。那么解放前的西安,是个什么样?人们把城墙里的西安叫城市,城墙以外则是农村,这样说,你大概翻开西安地图,对照老城墙,基本就可以一目了然,原来西安才这么大!现在了,以城墙为九宫,粗略一估,西安市好像至少扩大了九倍!没错,是九倍以上。也就是说,单单一个西安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城市扩张,失去了大约一百平方千米的土地。这些土地,按亩产水稻六百公斤算,大概可以收入一万吨水稻,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全国有几万个城市,小到镇级,都在进行城镇规划设计,那一幢幢大楼,无一不是在侵占可耕作土地!
每年的北方沙尘暴,扬沙,都预示着沙漠化的成功推进;云贵的石漠化,同样让人惊心!
失去的土地,再也还不回来!
再看看我国的死亡率与出生率,显然人口仍在继续增长。那么,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正大张着。
土地面积迅速减少,人口还在膨胀,粮食似乎不够吃了!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或者说我是杞人忧天。
袁隆平横空出世,让我国摆脱了这一窘境,人们得以食无忧。
杂交稻,克服了产量低、抗病虫、易倒覆等难题,终于提高了亩产。这是划时代的,也让袁隆平功成名就,被尊称为“杂交稻之父。”
成名之后的袁隆平,始终如一,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要实现亩产八百公斤、九百公斤、一千公斤,乃至更高产量!”
这是豪言壮语,任何人都不能怀疑,都不能反对,因为,我是袁隆平!
湖南张家界,是一个旅游胜地,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