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6 锦囊妙计

    0686 锦囊妙计 (第3/3页)

白了,一个个都做好的一决生死的预备。

    在这乱世,打生打死,本来就是一件寻常的事情。

    火字营的士兵,以及乐水的营头,在李肥手下的军正队的黏合下,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大营头。

    岑狼强势,乐水逢迎,李肥又居中缓和,一时间倒也形成了一股力量。

    他们就是这次解烦兵和张辽搏杀的前营,等马忠处理完后面的事情带着山字营赶到的时候,恐怕就是战斗开始的时候。

    马谡这次已经比前次对付历阳军时状态好多了。

    因为马忠教给他了一个极为靠谱的手段,那就是传说中的锦囊妙计!

    在这个世界上,打胜仗并不一定需要足够强悍的应变才能,就算应变能力不够,通过一定的巧妙手法,也可以应付多种局面。

    马忠针对马谡的问题思考过很久,于是,从诸葛亮身上找到了解决马谡问题的灵感。

    诸葛亮这个人,后世已经神话的不要不要的了,关于他本人的军事才能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争议的问题。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甚至后世人的概念之中,那诸葛亮简直就是能掐会算的活神仙,基本上对手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就算偶有失败,那也不是对手太强大,而是队友太傻逼。

    就算队友很配合,也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比如说,下雨、下雪、战场的草皮太硬,战场的草皮太软,战场的草皮太滑。

    至于诸葛亮,自然是很能战斗的。

    然而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又对诸葛亮有这样的评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意思就是诸葛亮这个人啊,治理天下的能力也就比管仲、萧何差点了,但是打仗他不行。

    随后各种论据一地,双方都不能说服谁。

    这个争论后世虽然纷纷扬扬,但在没有尝过诸葛亮的手段之前,马忠也不好说哪个对。

    不过,要是从历史的轨迹来看,马忠觉得,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