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正文 序言 (第1/3页)说实话,这个故事刚开始在脑子里只是一个雏形,那个时候是不想写这部书,后来二十四史读的越来越深,故事的轮廓也大致成型,这个时候却又不敢写了,为什么?因为太庞大了,人物好几百个,故事线七八条,要综合在一起,还要出彩,自认没这个实力,后来去查看自己的紫薇命盘,命坐斗宿,乃翰墨高产区,这才有了自信。
从唐朝开始写武侠小说,古人也没有尝试过,唯有杜光庭的一篇《虬髯客传》,寥寥两三千字,算是开了个头,而真正的侠义评书是从宋元开始,武侠鼻祖《三侠五义》成书于光绪年间,已经是晚清了。金庸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故事背景也是清朝中期,可能是受时局影响,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香港武侠剧都在“反清复明”,而金庸给他来了个最彻底的,把乾隆给换了种,明显技高一筹,他的成名作《射雕英雄传》背景定位在南宋,也没有敢往唐朝写,所以我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但这并不能说唐朝就没有武功,没有恩怨情仇,像李世民第三子李恪武功就很高,乃一英物(毛润之语),而本书的最高武学秘笈《凌烟十三剑》就是由他编纂,在本书第六回中有详细描述,武林群豪为了这部武学宝典明争暗斗,是为本书主线之一。
唐朝时三山五岳皆已成型,有门派就会有恩怨,三山之一的茅山便分为了南北两派,佛教八大宗派都已出现,尤其是禅宗六组慧能大放异彩,不能不在书中重点照顾,四镇(医巫闾山、沂山、会稽山、吴山)在本书前三回中就已经出场,其中男主角最开始便是在医巫闾派修行。
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我也不想写的太高深莫测,可是关键时候用玄幻推动一下故事情节还是可以的,但并不多,力求写实。
对于笔名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这四个朝代,但本人先郑重声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