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张璁上疏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57.张璁上疏 (第1/3页)

    57.张璁上疏

    天无绝人之路。

    不管杨廷和和一些大臣如何压制民意,可还是有人站出来为皇帝说话了。那个人就是在礼部做观政的张璁,尽管他职位低下,可还是一石激起了三层浪,在朝庭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张璁,字秉用,号罗峰,后因和嘉靖皇帝朱厚熜同音,嘉靖帝为其改名孚敬,赐字茂恭,与王瓒同为浙江永嘉永强人。13岁时,题诗以卧龙自许。弱冠游乡校,督学使者惊其论议,以为前程不可限量。张璁相貌秀美英俊,但家境不是太佳,可生性喜好与人交朋友,从不看重钱财,为人义气,乐于助人。他筑精舍于姚溪,设罗山书院,读书授徒,慨然有治平志。张璁读书宽博,精通五礼。弘治十一年中举人,可后来复考七试不第。他心灰意冷,对科举失去信心。

    恰此时,张璁遇到了要到吏部做选人的御史萧鸣凤,萧御史略通相术,一见张璁,非要他的生辰八字不可,想为他卜一卦。张璁说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萧御史屈指算道:“此后三年当成进士,将大贵,倾动海内,与世无比。”

    张璁半信半疑,正德十六年又考,果然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可年已46岁,几近知天命之年。他在礼部观政,正巧赶上少年天子孤家寡人与杨廷和众臣为了“大礼”之事争得不可开交。这位精通“五礼”的饱学之士,于是找同乡、时任礼部左侍郎的王瓒,讲了一番关于“定尊称”的见解,言辞间对杨廷和等人的做法不肯苟同,激起了恰好持有同样立场的王瓒深深共鸣。两个人一商量,觉得兹事体大,事关国家根本,不能听任内阁权贵们胡作非为,于是借着礼部的渠道,在朝堂之上几乎众口一辞的情形之下,发出了与众人截然相反的声音。

    王瓒被贬南京后,作为礼部观政官员的张璁,虽抱着“虽无飞,飞必惊天;虽无鸣,鸣必惊人”之想法,精明的他却吃王瓒之堑,长自己之智,收拢翅膀隐而不发,静观其事态之发展。但想到萧御史的“将大贵,倾动海内,与世无比”之言,心里不禁犯起嘀咕起来,自己已经年近50岁了,现在还只是未入流的礼部观政,何时才能有“大贵”和“倾动海内”呢?年龄不等人了,想要“倾动海内”,那就只有走捷径了。

    没有想到,走捷径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新帝登基不久,朝廷上下都议起大礼来了。巧的是,张璁偏偏又是研究“礼”的行家,早在家乡创办罗峰书院时,就大讲三《礼》,还撰写出《礼记章句》一书。他看到群臣与皇帝一人争执,越来越激烈,都互不相让。那些大臣们,人多势强,可争来争去却抓不住要害。俗话说,傍观者清,就张璁看来,以杨廷和为代表的朝臣们目前虽暂占优势,可理由不是太充分,而皇帝目前处于劣势,可他握有皇权,而且还真理在手。以他40余年的人生经历,他判断,其争论的结果就如秃子头的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