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坛起事闹春宫义军血洒满京城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十七章 天坛起事闹春宫义军血洒满京城 (第1/3页)

    拦住杨一清去路的人马,不是别人,而是刘增。以前刘增的父亲刘健曾与杨一清是好友,此时刘增已与南昌朱宸濠相联手,寻机起事,他带领二十几个人联络河北英雄好汉,准备在一年一度的天坛祭天活动中刺杀武宗,他已联络好河北英雄好汉刘六、刘七等人,他先带人进来刺探情况。



    刘增带着人来到莲花池一带,正好遇见杨一清带着家人凄惨地从此走过。他叫人拦住了杨一清,来到杨一清的车前。抱拳问侯:“叔父大人可好!”



    杨一清见是刘增,心里才松了口气,他还以为是江彬这个奸臣带人追杀他来了呢。见是刘增带了这么多人,他惊问到:“贤侄这是上哪去?”



    刘增当然不敢泄露机密,只是说:“昏君当道,忠臣被杀,各地义军纷纷起事。”他还劝杨一清与他联手,反了这个昏君。



    杨一清大惊,他虽然屡遭奸人间算,对武宗有看法,但他宁愿自己被杀,也不做让人骂的“乱臣”。他还劝刘增贤侄,你的事叔父我不管,但我还是劝你不可妄动,大明气数还未到尽时,你要多保重。”



    刘增见劝杨一清不成,就护送他离开京城回乡。也多亏刘增的护送,否则杨一清也成了刀下之鬼。原来武宗赶走杨一清后,江彬就进了豹房,他对武宗说:“这个杨一清如果不为大明朝所用,是不可以留下的。万一他要是投靠了叛军可就麻烦了。”武宗听后,让江彬带人去追杀杨一清。只是派去的锦衣卫见杨一清在刘增等人的护送下,没有机会下手,就偷偷跟在他们的后面。



    这天他们叔侄来到沙河,杨一清对刘增说:“别送了,贤侄多保重。”



    就在这时,有个亲兵过来对刘增说:“刘大人,后面有一哨人马偷偷围上来”。这哨人马正是江彬追杀杨一清的那伙人,他们已准备在沙河动手,杀掉杨一清。刘增一看,前面有一队人马也围了过来,想必今日免不了有场血战。



    杨一清劝刘增快走:“贤侄请先走走,他们是冲我来的。”



    “不,叔父还是你先走,我来掩护,他们拿我们怎么不了。”



    刘增让几个亲兵保护杨一清,他带着二十几个人杀了过去。



    这刘增从小练武,练得一身好武艺,二十多个棒小伙子别想靠近他一步。他见今日追兵并不是太多;加上前面的围兵,也就有四五百人。而他带了二十多个刺客,个个是以一当十,这四五百人想打过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两军混战,只杀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这杨一清见刘增他们杀得挺苦,他在众亲兵的保护下虽然没有什么危险,但他不忍心刘增为他作出牺牲,劝身边这些亲兵别管他。



    毕竟敌众,刘增二十多刺客,也有几个倒下被杀,眼看不行了。刘增让人保护好杨一清,上马撤退,他和其他人在后面掩护。明军紧追不舍。



    就在这时,从沙河东面又杀过一队人马,杨一清一看要坏事,可是刘增高兴起来了。原来这伙人是刘增联络的河北好汉刘六刘七二兄弟。他们本来是与刘增说好在京城会合的,走到沙河正巧遇到这场撕杀,他们带有三百多人,从东边往明军队伍里一冲,加上刘增从中间往外杀,二三百明军就死的死,伤的伤,剩下十几个人狼狈而逃。



    刘增与刘六、刘七二兄弟合在一处,带他俩来见杨一清。



    “两位英雄,这是明兵部司马杨一清先生,现遭江彬等奸人陷害,被解职回乡。”刘增给他俩介绍。



    “老先生受惊了。”



    “多谢二位好汉相救。”



    大家见过礼后,又在一起说了几句,杨一清还是不肯落草,大家只好洒泪而别。杨一清继续南下回镇江,刘增与刘六刘七二兄弟带着人分头进了北京城。



    他们约定,在良乡集合。好在沙河离良乡不远,半天就到了。这里是他们发展基地,各村都有义军,专等一声号令,就可集中起来形成一支强大的军队。刘增来到良乡赵家庄住下,与刘六刘七二兄弟人仔细商量了进京的计划。原来明朝在每年十二月初一都要在天坛杀畜祭祖,他们准备利用这次机会,在天坛伏击武宗,四下已联络了上千名义军。



    刘增与众英雄见过面以后,他说了自己的打算:“我们不妨先进城摸一下情况,一是了解武宗祭天的具体时间,二是熟悉一下具体环境。三是最好在南郊天坛附近村子里建立关系,你们一千多名弟兄能悄悄隐藏起来”。



    刘六说:“刘兄说得有理,正好我有个老乡叫张福,在宫中当太监,负责洒扫之事。听别人说,他早就对明朝不满。”



    “太好了。”刘增又对刘六说:“刘大哥这事就这么定了吧!咱们进京闹他个天翻地复。”



    刘六问刘七:“你看怎么样?”



    “这事成。”刘七是寡言的人,但他人很仗义,功夫又高,许多事他都听六哥的。



    说起这刘家兄弟够惨的,他们的爹妈也挺有意思,生下他们就按一二三四五六七排。这可能是庄稼人不认识字的缘故。



    明朝武宗时横征暴敛,强占民田,仅在河北就抢占民田多倾,建皇庄处。为了修建皇庄,强拆民房、强挖民坟,还要强拉民夫,强摊差税,那真是:郡县烦疲,人民愁苦。整天道上闻号哭之声。搬木运石。起初只点精壮劳力为夫,到后来人手不够,连妇女、儿童、老人都点到工地为夫。一处皇庄修建下来,死尸填街,哭声不绝。刘家五个弟兄都死于修建皇庄劳役之中,刘六和刘七只因在边关为兵,才免于死。



    当时在河北流传这样的话:土木伤民命,明家伤更多。



    死尸填作路,流血漾成河。



    哭声时遍野,怒气可冲天。



    试问宫成后,君王辇几过。



    明王朝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榨,迫使农民多次举行起义。刘六、刘七从军归来,看到五个哥哥死于筑皇庄之中,联络八方农民,准备向明王朝再次发动进攻。



    这天,刘增和刘家兄弟十几个人装成商人混进北京城。在城南永定河边有赵记饭馆,又称“醉八仙”,是有名的老字号酒店。这个酒店的店主也是赵家庄人,因此成了刘六他们的秘密联络点。他们走进“醉八仙”,被伙计让进里屋,刘六见了店主忙介绍说:“这位是刘公子,是大明前兵部司马的公子。”



    “久仰,久仰。”店主起身欢迎。



    “有劳你了!”刘增也还礼。他看了一下这个店,的确不凡,高楼大房,面临正街,是个做生意的地方。



    店主心里不明白,象兵部司马的公子怎么能与刘六搅在一起。他又不好问,心想这年头,他不也背明了吗。本来象他这种生意人是不愿讨问国家大事的,可是他家乡的田地硬是被恶官抢占,还把他的几个侄女儿抢入宫中,现在连兵部司马的公子都反明,他更坚定了。他拿起酒杯,小声说:“祝各位英雄一路顺风。大家尽可放心,就把老夫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刘六说:“我们暂时只能在你这里住下了。”



    “好的,好的”店主出房门去叫人打扫房间。



    刘六又说:“刘增兄不便在京城出头露面,你守在这里,我带几个弟兄去皇城找张福问情况。”



    刘增忙说:“不用,这个关键时刻我怎么能不出面呢?再说我对宫中较熟,还是咱们一起去,来他个夜闯深宫。”



    刘七一拍刘增的肩膀:“痛快!”



    三人安排好剩下十来个人的住处,让他们去南郊摸一下路和地形。安排好之后,他们三人来到皇城根,这里是进入皇城的第一道关。



    “站住,干什么的?”



    “噢,是李监头!”因为刘增过去常出入皇城,认识这位李监头。这个李监头也是个太监,是掌管进出皇城大门的太监。



    刘增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递给李监说:“烦李头传一下张福张公公。”



    “有事吗?”



    “家乡的几个老乡送点土特产,另有一个案子想走走关系。麻烦这位公公爷通报一下。”刘六接着说。



    “他们说?”李监头指刘六、刘七问。



    “他们也是几位老乡。”



    “等着吧。”



    不一会,张福从宫中出来,见是刘六兄弟,大惊。忙装出热情劲说:“好几年不见了,你们俩不是在边关吗?”



    “回来了。”



    张福对李监头说了几句,就带他们三人进了皇城。因为这里是外皇城,主要是大臣临时休息或嫖官妓的地方,基本上是个消遣之处。所以只要有关系或证件都可以进去。而且在这里面还可以买到便宜货,有钱官宦人家常出入皇城。



    他们进了皇城,张福带他们来到一个僻静之处,悄声说:“皇上已决定十二月初一去天坛祭天,现正在准备,具体路线还不清楚。”他又说:“再往前走就是内皇城了,西边就是豹房,是皇上玩女人的地方。皇上常年住在豹房,戒备森严,与皇城只是一街一墙之隔。”



    “这里晚上可以停人吗?”



    “放心吧,这是专供高官玩女人的地方,通宵达旦。”刘增先说了一句。



    “对,对。”张福看着刘增又说:“这位兄弟说得很对,正好这里我有熟人,咱们先呆一会再说。”



    刘六说:“不呆了,能不能进皇宫?”



    张福说:“不好进。”



    “为何?”



    “门口把得很严。”



    刘六冲张福一笑说:“这难不住,你只要告诉我们那里无人就可以了。”



    张福知道刘六兄弟是练过功夫的人,会轻功,便在地上画了个草图,简单告诉他们可以进宫的地方。说完就领着他们三人来到储藏室,这里是放条帚扫把之类的地方。刘六见四下无人,气提丹田,一跃身就上了墙,刘七、刘增二人也跃上了墙,消失在内宫中。



    他们三人进了内宫,朝豹房摸去,豹房是建在皇宫西边,与皇城相隔。这里虽然戒备森严,但由于张福已告诉他们哨兵的具体位置,加上有花木掩护,很快就又过了一道墙来到豹房。



    大老远就听到有女人的嬉笑声,他们藏在树后见一群美人正从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