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出场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狄仁杰出场 (第1/3页)

      从后门出入的人,也可解释为“自己人”。由于不是正式官吏,发言可以相当自由,这一点,对负责鉴定的人而言,非常好办事。担负下一个时代大任的人,于是陆续从此门学士中产生。

      老将李远征高句丽,于建立平定大功的翌年——总章二年(元六六九年),以八十岁(一说为八十六岁)高龄去世。

      后世史家责难李的人甚多。责难的理由在于,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时,他以不便插嘴皇帝家务事为借口,未表示反对。其实,李只是说了该说的话。对现代人而言,娶自己喜欢的女性为妻子,甚至不是家庭问题,而是个人问题,根本没有别人置喙的余地。

      总之,大唐帝国的柱石李死了,元勋云集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然而,代之而起的新人才在哪里呢?

      元勋阶层已然特权阶级化,开始出现腐败的现象。

      “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必须从别处寻觅。那些人的家系中,好像没有什么好人才。”皇后武则天如此告诉丈夫高宗。

      “朕有此同感。”

      “臣妾说的没错吧?”武则天再度追问道。

      包括你在内——武则天真想说出这句话,不过还是压抑住了。

      “维持现状是不行的。”这话已成为武则天的口头禅。每次听到她说这句话时,高宗都露出讶异的神情;实际上,高宗并不能真正明白她这句话的意思。

      武则天进入太宗后宫时是十四岁,在此之前,她是在庶民区长大的。

      依据记录,武则天的父亲是李渊于太原举兵时期的家臣。以三万兵马由太原出发的李渊军队,进入长安时已膨胀为二十万。就算武则天的父亲是太原以来的旧部属,但毕竟只是三万人中之一,其名甚至从不曾在主要将士名单中出现过。

      这个时代的记录,被一个叫许敬宗的人篡改了许多。远征高句丽时,唐将之一的庞孝泰,打的尽是败仗,却于归国后带着巨款拜访负责记录的许敬宗,私下要求道:“请笔下留情。”

      许敬宗点了对方带来的款项数目后,莞尔一笑道:“你放心吧!我自会有所斟酌。”

      结果,庞孝泰在纪录上被描写成战功赫赫的猛将。

      这个许敬宗,正是对武则天以阿谀奉承为能事的一群人中的一个。

      武则天的父亲当然也被记述得甚为体面。不过,这靠的不是金钱,而是权力。

      武则天并不是大家闺秀,她是居陋巷、和邻近孩子们一起玩耍长大的。她经常随便出入朋友家的厨房,也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当时的上流阶层女性,自幼就被隔离,除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以外,别的男性一概没有见面的机会,武则天却经常与男孩子一起玩耍。

      进入宫廷后,她开始有机会见到皇族和重臣子弟。但她心里经常想的是:街上的男子,远比这些人有气魄。

      她甚至有了这样的疑问:让这些人负责国家的将来,不会有问题吗?

      唐皇室乃北周八柱国之一,因而对贵族社会的惯例习以为常。不但爵位应该世袭,连官职也必须如此——这是他们牢不可破的观念。李、苏定方以及其他盗匪出身的重臣,也大都与山东贵族门阀攀上婚姻关系,积极且急速地贵族化。

      “需要新的人才……”

      武则天并不只是说说而已的女人。想到的事说出来后就立刻付诸实行——她有这样的积极个性。她已想到如何招募人才了。

      那是还没有发明印刷术的时代,书籍的流传全靠誊写。由于誊写时难免会有误写、脱落之事,而这种原本就错误的书籍又一再被传抄誊写。因此,一本书因誊写者不同而内容互异,乃是常有的事。将许多誊写本加以对照,以制订定本,同时参考古典以选粹方式来编辑文集,叫做“编纂”。

    z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