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关锦璘拜上老泰山(3)

    第218章 关锦璘拜上老泰山(3) (第2/3页)

才,但却十分懒惰,近代就没出过一个像模像样的有钱人”

    关锦璘说着振振精神道:“其实老泰山讲得也对,近代由于关中十年九旱,甭说出个有钱人;就是于右任那样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他的家属也难保证每天三顿吃白米细面;高粱面糊汤能吃个半饱就阿弥陀佛

    “远的咱不讲,就民国十八年那场年馑,陕西的人口就减少一半武功、眉县、扶风、岐山诸县十室九空,扶风一个10万人的农业县饿死的人有6万”

    关锦璘说着掐着指头算了一算道:“现在是民国26年,民国十八年刚刚过去8年,关中那地方才恢复了元气”

    容诗赑听关锦璘这么一讲,惊诧不已地说:“姐夫,8年前小五子12岁,听说北方遭遇旱灾;还和爹爹抬着银元、铜子救济过灾民;没想到能饿死这么多人”

    “没错,饥荒年间是减少人口的最大杀手,其次就是战争”关锦璘慷慨激昂道:“其实关中不应该这个样,那里是孕育过中华文明的地方,周秦汉唐四个伟大朝代都是在关中大地上应用而生的;从周朝开始,朝廷就十分重视关中的水利事业,秦朝时的水利事业更是上到一个高峰。

    “三国时期魏蜀两国以渭河为界常年征战,但诸葛亮在渭河南岸兴修水利;邓艾在渭河北岸凿筑渠道,频繁的战争并没影响朝廷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关中地区著名的泾惠渠、渭惠渠、郑国渠在秦朝时就是这地方成为鱼米之乡;四川的都江堰工程就是秦人李冰父子对巴蜀人民的卓绝贡献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也打算将首都建立在关中平原,可赵光义和大臣们全都反对,因为他们大多数是河北、河南人,硬是胁迫赵匡胤监督开封汴梁;结果靖康之乱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悲惨壮烈的一幕;徽钦二帝也被金人俘虏押往五国城,断送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基业

    “徽钦二帝北狩后,孕育过周秦汉唐灿烂文明的关中平原早就被人们遗忘满清以来,中国大地上出过浙商、苏商、徽商;连荒寒之地山西也有晋商;关中却是默默无闻,因为满清朝廷根本就不重视关中乃至西北;周秦汉唐朝代修建的水利工程大部分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天旱无雨的年份,老百姓只能等待死亡”

    容天尊听关锦璘入木三分地将关中的遭遇讲述一番,不无赞许地说:“关子你说得太对啦其实老朽在民国十八年陕西乃至北方遭遇大旱饥荒时,曾经多次伸出援助之手救济灾民,但饥荒的人太多,容天尊的救济只是杯水车薪”

    容天尊说着,意味深长地嘘叹一声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话题一提起来就没完没了;我们还是说说你此次来上海的目的吧”

    关锦璘听容天尊态度有变,不禁欣欣然道:“老泰山不问容容的情况哪也不问关子如何做了大后方总都督的事”

    容天尊呵呵笑道:“这不都知道了吗容容上了天宝市,那里就是关中平原,一定很安全至于关子的大后方总都督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