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乱云飞渡上海滩(2)

    第314章 乱云飞渡上海滩(2) (第2/3页)

造舰计划。

    1937年,日本的军事预算,占全国家预算的60以上。

    1937年6月,近卫文任日本首相,采取了关东军参谋长、侵华狂热分子东条英机的主张:鉴于西安事变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渐形成,应立即扩大侵华战争。

    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本的宣传机器,大肆鼓吹侵略中国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天然资源缺乏、捍卫主权线、生命线的圣战,是惩罚中民的抗日与扩战的不得已行动;甚至是为了帮助开发中国的光荣之举。

    另一方面,对外又不断制造和平的阴谋,鼓吹所谓日中友好提携。

    1937年3月,日本外相佐藤提出对华的新认识、新政策,诡称要改变日本对华关系,协助中国的统一与复兴;今后日中外交谈判,要以促膝谈心态度,将过去一切付诸东流,而重新以平等地位进行谈判。

    在这种和平外交的烟幕下,日本大量增加其华北驻屯军的兵力;在北宁路屯驻重兵,并侵占丰台这个重要军事据点;大批日舰开到青岛、上海,并进入长江各埠。

    1937年6月以后,驻丰台的日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在外交上,日本在1933年5月发出退出国际联盟的通知,两年后生效。

    此后日本也就抛开1922年在华盛顿签订的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是日本与美、英、法、意、比、荷、葡为了共同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扬言要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完全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霸王条约。

    日本打算独占中国,自然不能再受九国公约的限制。

    同时,日本又宣布废除与英国等签订的限制海军发展的海军协定。

    1936年11月,日本同希特勒纳粹德国签订了产主义和第三国际的协定,即产国际公约。

    以后又同意大利签订了同样的条约。

    日本在国际上与德、意结成联盟,与英、美、法等国处于对立状态。

    也就是说,对一切表面上还有一层反侵略、非战外衣的国际组织、限制其独占中国的条约,日本统统抛开;与正在进行侵略和殖民奴役他国的意大利、德国结成联盟,实行统一战线。

    进入1937年,日本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军事上已经做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准备,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也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后,紧接着占领了北平、天津;又积极策划进攻上海的战略。

    终于,在1937年8月,卢沟桥事变仅仅发生一个月,淞沪决战便就拉开序幕。

    其实在此之前的7月24日,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忽称一名士兵失踪;故意制造紧张局势。

    但不久这名士兵被查获送还日本领事馆,日又借机撤退上海日侨作发动战争的准备。

    8月9日下午五时半,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两人,驾驶军用汽车冲向虹桥机场闹事,被中国机场保安部队当场击毙。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长俞鸿钧和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周珏分别向日本驻沪总领事和日本海军通话。

    日方声明: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本日未有奉命外出,纵令有人外出,也决不会到虹桥机场;因为日本官兵是绝对不应该到机场去的。

    当夜10时,俞鸿钧市长赴日总领事馆交涉,叙说了事件经过,并主张用外交途径解决不使事件扩大。

    日方也表示同意,但时至11日下午四时;日总领事冈本回访俞市长态度旋即强横,声称对于虹桥击毙日本兵士事日本全国极为震动;东京政府虽同意用外交途径解决,但同时又认为有向中国“质问”对本案态度的必要。

    并附带提出两项要求:1、将保安队撤退,2、保安部队已筑防御工事全部撤除。

    俞鸿钧答复:既然是中国的土地就更无所谓撤退,防御工事和保安队所有措施无非为防范起见;我方维持和平之心志日方应能谅解,如日方亦能遵守范围,冲突自然避免。。

    12日下午3时,应日方要求召开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会议。

    会议在公共租界工部局会议厅举行,出席者除中日双方外,尚有英、法、美、意四国代表,日方代表冈本声称:今晨中国保安部队及正规军队已在近郊设置防御工事,此种行动违反停战协定,应请共同委员会加以注意,采有效办法制止。

    俞鸿钧当即驳斥:“共同委员会设置之目的,在维持上海之和平与治安,并非协助日本政府实施侵略政策。

    “虹桥事件发生后,日方曾一再表示静候调查事实真相,以外交方式解决,但一面有让军舰云集,军队大增;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