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关锦璘视察纺纱厂

    第375章 关锦璘视察纺纱厂 (第3/3页)

能防空;小鬼子的飞机赶来轰炸非气死不成!”

    关锦璘扬声大笑:“好好好,这就是一举三得;更何况窑洞是冬天暖和夏天凉快,工人在里面生产可就享受喽!”

    陈国伟啼笑着执起关锦璘的胳臂道:“关将军讲得太有道理了,我们有好几个车间全是利用窑洞建立起来的;您先看看,就知道窑洞车间的好处了!”

    关锦璘在陈国伟引领下向前走去,走了好长时间才到尽头,便就问了一声:“窑洞车间好像很长是不是?具体有多长!”

    陈国伟扬扬手臂道:“当初整修窑洞卑职丈量过,长度是860米;宽度是230米!”

    “这么说这座窑洞车间有一里多长?宽度也有半里!”关锦璘惊诧不已:“这电脑时没有想到,十里桥还有这样精致的窑洞!”

    “是的!”陈国伟应答着:“这么大的窑洞安装上千台布机也不是问题;可我们只安装了600台,为的就是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工人在劳作中心情舒畅!”

    陈国伟说着呵呵笑道:“英国和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过,工人如果在劳动工作中心情舒畅,效率能提高一倍;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节省原材料;反正心情郁闷,生产率就会下降一倍,而且质量没有保证原材料浪费巨大!”

    关锦璘拍手称道:“姐丈能将心理学运用到纺织生产之中,可谓开辟了纺织战线上先河;希望姐丈能总结出一套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整个大后方的工作!”

    关锦璘和陈国伟边说边走,在一里多长,半里多宽的窑洞车间浏览着;只见宽敞的窑洞里背靠背摆着两行织布机。

    织布机两边留出宽敞的空地,是脚踏代步车通行的通道。

    纺织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很辛苦,一个人熟练工少说也要看十台机器;如果用两条腿在织机之间跑来跑去不停地接线换纱,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

    因此,申新纺纱厂迁徙天宝时,陈国伟便从上海运来代步车;一股脑儿派上用场。

    工人用上代步车后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关锦璘巡视着窑洞车间的设备,不禁欣欣然道:“姐丈的窑洞车间和观音山21兵工厂的溶洞有异工同曲之妙,李承干厂长从南京搬来机器设备后看见一座大溶洞,将生产车间安装中;姐丈从上海搬运来设备安装在窑洞中之中,真是不谋而合哟!”

    关锦璘说着意犹未尽道:“21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已经布防在容公桥,小鬼子的飞机胆敢再来轰炸,一定让他又来无回!”

    陈国伟接上关锦璘的话:“申新纺纱厂生产的纱锭也已交由工合织布厂织布去了,工合织布厂的第一批布也交给服装厂了;服装厂正在赶制军服,一条龙的生产线初具规模!”

    关锦璘饶有兴趣地视察完陈国伟的申新纺纱厂,来到容诗垚的造纸厂视察完毕;最后又视察了容诗赑的申新面粉厂,不无兴奋地对陈国伟、容诗垚、容诗赑3人道:“姐丈和诗垚、诗赑两个小弟忠于职守,这么短的时间就开展了生产;关锦鳞向你们致敬!”

    陈国伟、容诗垚、容诗赑见关锦鳞客套,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说关锦鳞太见外,大家都是自家人不必这样客套。

    关锦鳞对三个工厂的工作做了高度评价又提出一些要求后,便在陈国伟、容诗垚、容诗赑陪同下;在申新面粉厂的职工食堂就餐。

    关锦璘和陈国伟、容诗垚、容诗赑以及卫士长薛小银和警卫连的兵士正在用餐,却听“轰隆”一声巨响,职工食堂爆炸了……”

    本书首发于看书罓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