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1967年C 都听崔高丽说
第二十三章 1967年C 都听崔高丽说 (第2/3页)
,拿美国工资,在中国工作,娶日韩媳妇。”
“嗯,这话是够**的,大家记住到此为止。”
这位被大家逗着取乐的崔大裤裆近两年在清水河镇也应该算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传奇人物,他是鲜族人,老家在吉林省延吉一带乡村。他大号叫崔常健,是朝鲜国家大员崔庸健的亲弟弟,崔庸健在朝鲜的权利除了金日成就是他了,可以说是国家二把手。可是许多年来他这位在中国的一Nai同胞的亲弟弟崔常健屁光也没借上。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有一段失散二十多年的经历。
还是在东北抗联在吉林一带活动频繁的年代,崔庸健为了抗日战斗的需要,把他的十二岁的弟弟崔常健寄养在延边的一位朝鲜族老人家里,他对这对老人说:“阿爸吉、阿玛尼,等到抗日胜利了,我一定接我弟弟和你们二老去过好日子。”从此兄弟俩就分手了,一分就是二十多年。
崔常健在这个鲜族家里长大一直到全国解放,养他的阿爸吉和阿玛尼都相继去世了,他成了孤儿,在中国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念了六年书,十八岁那年他赶上三面红旗大跃进年代,到处上马大干社会主义,他就到水库工程部门参加了工作。六一年他被调到清水河水库工程局当个一名采砂船工人,六二年他在清水河镇娶个鲜族姑娘成了家,生了两孩子,过着中国老百姓的小日子一直到今天。他也知道自己的哥哥名字叫崔庸健,但没敢往朝鲜国的崔庸健身上想。“一定准是重名,要不是重名,有这么一个大官的哥哥能不来找俺这亲弟弟吗?”他哪里知道,崔庸健真的一直在找他。
由于时过境迁,在吉林与崔常健有联系的线索都已经断了,崔庸健凭他在中国的私人关系寻找他的弟弟一直没有准信。他以为弟弟崔常健可能不在人世了,所以放弃了一些年找弟弟,直到一九六六年三月,崔庸健领队的朝鲜访问团访问中国,他在与周恩来总理闲谈时说了中国弟弟这件事,周总理答应国家出面帮他找弟弟,还是国家好使,文化大革命这么乱哄哄的局面不出半年就把崔常健找到了。哥俩在北京一见面抱头痛哭,崔庸健建议弟弟回到朝鲜定居跟哥哥享福去,当时崔常健也答应了,回到清水河镇同媳妇边英顺一商量,媳妇说先探亲考察一番再说。当时改变国籍也是挺麻烦的事,又感觉到朝鲜不一定比中国好,所以崔常健同意了媳妇的看法。果然,住了不到半年又都跑回来了。
“朝鲜工人工作比咱们这还苦累,生活水平也不高,工资还比咱们中国拿的少,细想想还是回来吧。”
“屁话,叫你哥给你安排个官当,一天指手画脚的多好呀。”
“不行,咱是个工人当不了官。在朝鲜当官也得带头苦干,不能指手画脚,人家慈父般的领袖金日成还总参加义务劳动呢,下边的小官还敢清闲?哪像咱们这抓革命促生产自在呀。工作时间尽他妈拉个逼的闲扯皮。”
“喂!你们谁知道妈拉个逼这句用朝鲜话怎么说?崔高丽你不许说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