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音符】 后记——完本感言
【跨时代音符】 后记——完本感言 (第2/3页)
朱晓杰和沙喜福,都是一个在不断成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带有当代社会特Xing的人物。他们的思潮随着社会变革而变革,革命、下乡、回城、下海,随着社会的万花筒转动变化着。他们自豪、得意过,也迷惑、矛盾、犹豫过,他们毕竟不是神,他们的所作所为均在人之常情之中,可以说他们是社会的产物。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经历了种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在他们身上不可能吃一百个豆还不嫌腥,必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地成熟了起来。
我的这本书没有什么精彩的悬念,没有什么特殊的写作技巧,只是按照主人公的踪迹如实写来,尽可能地尊重人物的本来面目,尊重这个完整的肌体。或者说,我是小心翼翼地、全神贯注地、一丝不苟地写来,让它呈现它本来的面目于读者面前。
我确实弄不清我该运用什么技巧,也弄不清这本书按时下很流行的说法,该归属于什么流派。
时至今日,过来的人们对这一代下乡知青的命运总是怀着一种诡秘的、虔诚的、胆怯的心理看待它;而八〇后的小愤青又好像把他们的父母经历看成传奇故事或者是当代神话。然而,这片充满呐喊的神奇土地同样是文学不该不去涉及的领域。那里有烂漫的山花;有瑰丽多姿的人Xing;那里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说,更有好多好多的真、善、美的情感值得后人效仿继承。
我无意在作品中阐述什么主题,只是把心中要说的话说出来,把曾经值得记忆的人物Xing格表现出来,至于别人怎么理解都可以。我同样无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精心编织悬念机巧之类,只是因为这些人物一旦活跃起来,我就身不由已的只能按照他们运行的轨迹前进,我无权涂改、更不能去编造事实。
一本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写完了,本不该再写什么后记之类的东西,可我写完了这部《跨代音符》之后,总感到在这里向读者交代交代心情,沟通一下情感好受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