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校园变奏曲13 农村的文化大革命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十三章 校园变奏曲13 农村的文化大革命 (第1/3页)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郑德信抓出了可观成果,学生升高中的比率达到93%,名声大震L县城。有不少县城里的孩子都转入他这公社中学读书。从此,上至县教育局,下至公社的父老乡亲都特别爱戴和崇敬这位顶着高粱花子、吃苞米面长大的、始终透着乡土气息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郑德信校长。
然而,就象庄稼地遭台风袭击一样,郑德信的教育成果从一九六六年开始颗粒不收。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在红卫兵大串联中也吹到了这个L小县和太阳公社中学。
“谁也不许串联,都给我好好念书,黄嘴丫子还没退闹什么革命?你们懂得什么叫革命?你们明白什么是四旧?什么是四新?让你父母脱下工农牌胶鞋,光脚丫子下地干活就算革命啦,工农鞋不许穿,这是什么逻辑?按你这逻辑我看人民牌肥皂还不能用了,你一用不把人民搓成泡沫了吗?铰个长辫子就革命啦,那不成阿Q了吗?把辫子铰下来成了假洋鬼子,然后满街去喊我革命啦!我革命啦!结果脑袋革掉了。我是校长,我校师生谁也不许停课闹革命,都给我老实呆在学校里好好上课。”
农村的孩子还是很听话的,经校长一顿批评和家长一顿臭骂都老实许多,学校很快平稳下来,一直到大人都闹起了革命,县教育局的驱虎豹造反兵团和公社农宣队进驻学校批判旧教学旧文化,郑德信便招来了灭顶之灾。批斗、鞭打、游街、进牛棚、蹲小号,过起了“上绕集中营”的日子。他想不开,仕可杀不可辱,几次欲了此人生。但他想到高堂父母健在,所以又不能轻生。只好强忍各种地狱般的折磨顽强的活着。
小县城和乡镇公社闹革命不同大都市,大都市的企事业单位闹革命还有个“中央精神”,派信息员常驻北京收集“革命形势动向”,一天几次电话传达,这叫紧跟党中央,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就是动枪动炮的武斗起来也有个革命的好词叫‘文攻武卫’,‘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看,多好听。[WWW.kanshu.com]
县乡公社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是瞎子开枪没有个准。稳当地方比城里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