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音符】第六十六章 1973年A 有本钱就可劲吹
【跨时代音符】第六十六章 1973年A 有本钱就可劲吹 (第2/3页)
按市委领导要求的高度不够,市委宣传部的捉刀人写出来的那真是漂亮多了,把王家堡子社员学大寨,学小靳庄,学哈尔套的精神面貌和大干精神吹到天上去了。孙猴子也会顺杆爬,讲了一场就顺畅了,以后就越讲越生动,越讲就越有色彩了。做完报告紧接着就领着参观,观看农林牧副渔成果,市委还特意从大伙房水库拉来两辆车活鱼倒在小水库里,说是奖励王家堡子的,其实孙猴子心里明白市委意图,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要说王家堡子大队是学大寨、学小靳庄和哈尔套先进村在当时来讲也够个典型。当然这类先进典型是矬子里拔大个拔出来的。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的氛围里,只要两报一刊登出一个全国学大寨典型村小靳庄,不出一个月,各个省就都会冒出小靳庄式的模范村庄。辽宁省在哈尔套抓了一个全省学习小靳庄典型,省属各市也不能拉后呀,你市委书记不抓这类大事不成了干屁吃的了吗?于是文件下到各个公社收集典型材料,公社也会上行下效呀,组织文笔应付呀,结果孙猴子写的学大寨经验材料被一级一级相中了,市里下来一考察,嗯!不错,稍微装扮装扮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典型示范村了。于是在市委包装之下王家堡子学大寨先进典型示范村就诞生了。
伯乐发现王家堡子不全是靠材料粉饰,也确实有王家堡子社员们不少的汗水,孙猴子材料里写的改变农村面貌的事迹都是真真实实的,怎么自力更生建水库呀,怎么在坡地修梯田呀,怎么培育良种改良土壤呀,怎么利用自然资源搞副业和牧业呀等等一幕一幕,孙猴子介绍起来如数家珍。思想境界再由市委宣传部的捉刀人一升华,嗬!别提多么感动人了。抚顺日报署名全文登载了他的经验介绍文章引起了读者轰动。“妈呀,亩产一千斤?社员的工分一天一元多?从来没听说过。”于是到处请他孙乃正作报告,做完报告就喝小酒吃大盘子,孙猴子又找回了红卫兵团司令、县革委会副主任的感觉。毕竟是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孩子,在中国传统是三十而立,也就是说人到了三十岁才算成熟,孙乃正这么一受宠也是天天喜形于色。这回市委主抓的在王家堡子开现场观摩会,他有了巡回做报告的底气就更驾驭自如了。简直就像一个演说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