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S

    左宗棠S (第3/3页)

盈利。

    1867年2月 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定“先捻后回”方略,次年参与平定捻军。

    1873年12月14日授协办大学士,次年9月18日授东阁大学士。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5月 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定“缓进急战”方略,指挥刘锦棠、金顺诸军**阿古柏、白彦虎,次年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并为新疆建行省开发等预作规划。

    1878年3月 由一等恪靖伯,晋二等恪靖侯。

    1881年2月 入燕京任军机大臣,10月改任两江总督。

    1884年6月 入京任军机大臣,9月以钦差大臣督办闽海军务。次年9月病故于福州,谥文襄。后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有《左文襄公全集》行世。

    人物评价

    名人评价

    《清史稿》:“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Xing。”“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林则徐:“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胡林翼:“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曾国藩:“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潘祖荫:“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裴景福:“左文襄佐骆文忠,仅一幕职而得行其志,似愈于曾文正之为相;奉命出征,发谋出虑,朝廷亦从不牵制,此老一生际遇,文正不如也。”

    光绪皇帝:“大学士左宗棠,学问优长,经济闳远,秉Xing廉正,莅事忠诚。由举人、兵部郎中带兵剿贼,迭著战功,蒙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擢升卿寺。同治年间,剿平发逆及回、捻各匪,懋建勋劳。穆宗毅皇帝深资倚任,畀以疆寄,洊陟兼圻,授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运筹决胜,克奏肤功。简任纶扉,优加异数。朕御极后,特命督师出关,肃清边圉,底定回疆,厥功尤伟。竭谋赞画,悉协机宜。旋任两江总督,尽心民事,裨益地方,扬历中外,恪矢公忠,洵能终始如一。”

    《御赐祭文》:“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书勋则钟鼎千秋,论治而堂廉一德。”

    梁启超:“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更事既多,识力乃卓。”

    左钦敏:“综古今论之,邓、马、李、郭中兴帝室,无此战绩;卫、霍、韩、范功高边塞,无此雄威。班定远生入玉门,尚须陈乞;岳忠武痛饮黄龙,徒成虚名。勋名之盛,秦汉以后,谁与比伦?”

    华莱士:“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

    王震将军评价

    左景伊系左宗棠曾孙,1983年8月王震将其邀至自己家中,从晚9点到近12点,详细谈了对左宗棠的评价。谈话中,王震与左景伊共阅解放前出版的《左文襄公在西北》。

    临别时,王震还将自己珍藏的盖有本人印章,签名和红笔批语的《左宗棠年谱》送给左景伊作纪念。可见王震对左宗棠的评价是在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做出的。现将王震对左宗棠的评价摘录如下:

    “史学界作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阿古柏是从新疆外部打进来的,其实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带兵出关,消灭阿古柏、白彦虎,收复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这是抗御外侮,是值得赞扬的。”

    “办洋务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爱国的,有些是卖国的。像曾国藩、李鸿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并论。曾国藩、李鸿章是丧权辱国的,左公在福建办船政局,在甘肃办织呢厂,在新疆的屯田,客观上还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收复新疆的功劳不可泯灭。”

    轶事典故

    自比诸葛

    左宗棠年轻时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小亮”等自称,后听闻林寿图以诸葛亮之“诸”(谐音猪)来讽刺他,之后便不再以孔明自喻了。左宗棠自知有“气质粗驳”的缺点,便以“寡言,养静二条实下功夫,强勉用力”。

    与林则徐结交

    林则徐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闻其名。1849年,林则徐途经湖南,遍寻不得,后终于在湖上得见。左宗棠也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不料慌忙之间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则徐的船后,要行拜谒之礼,林则徐忙阻拦道:“落汤鸡了,还做什么礼节?快去更衣!”两人相谈达旦。林则徐叹道:“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君乎!”临别,林则徐即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极感之,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

    前后对联

    二十三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也是写的这副联语。

    1838年,左宗棠取道江苏南京,谒见赫赫有名的老乡陶澍,陶澍是连任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是当时经世致用之用的代表之物。陶澍对左宗棠的到来,显得格外热诚。他们有过一段缘分。

    ――那是一年前的Chun天,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Chun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走进公馆,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

    意思是醴陵县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载陶公一腔凛然正气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这位60多岁的封疆大吏,当即提出要见见这诗文作者。

    王八蛋滚出去

    左宗棠仅有举人功名(后破格御赐“进士”),在骆秉章处为幕友时,总兵樊燮来访,樊认为左宗棠只是幕友,故拒绝叩拜行礼,左自认为骆秉章的代表人,相当有气焰,对轻慢于他的樊燮非常不悦,举脚便踢,大骂“王八蛋,滚出去!”,樊燮气极而向咸丰帝弹劾,却因潘祖荫等人支持左宗棠,樊燮反而被朝廷罢黜。

    樊燮大怒:“伊区区孝廉尔,可气焰如此!”返乡后,在先人牌位旁边,写下“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之木牌,名为“洗辱牌”。并聘请名师教导其两子,要求两子在超越只有举人功名的左宗棠,为父报复。

    且命令两子有所成就前须身穿女装,以作激励:“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

    后樊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焚烧洗辱牌以告慰当时已作古的樊燮,已有后人在功名上压倒左宗棠。

    左公柳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清代诗人肖雄有一首名诗,专为咏顼“左公柳”而作:

    十尺齐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

    应同笛里迎亭柳,齐唱Chun风度玉关。

    左宗棠的同乡及暮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

    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Chun风渡玉关。

    后人对左公柳有作诗曰:

    塞外清风涤翠柳,湖湘旧迹化今Chun。

    一朝策马平西北,千里新疆万古魂。

    左宗棠弈棋

    左宗棠围棋棋艺高超,少有敌手,有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摆棋阵,并且在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

    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战,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人将那块招牌拆掉,不要再丢人现眼了。

    当左宗棠从新疆平乱回来,见老人居然还悬挂著牌子,他很不高兴地又跑去和老人下棋,但是这次竟然三战三败,被打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惨遭败北,他很惊讶老人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能进步如此地快速?

    老人笑着回答:“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将出征,所以让你赢,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凯旋归来,我就不必客气了。”左宗棠听后,才知自己鲁莽,而心服口服。

    左宗棠鸡

    左宗棠鸡著名菜式左宗棠鸡的发明人,是1970年在台湾开餐厅的彭长贵,只是假托于左宗棠。某日,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夜到彭长贵开设的彭园餐厅用餐。

    餐厅原本正要打烊,高档食材用尽,唯鸡腿堪用。

    彭长贵临场创作,将炸熟的去骨鸡腿肉以辣椒、麻油、酱油、醋、蒜末、姜末拌炒均匀,即成一道新菜色。蒋经国甚感美味,遂询菜名,彭长贵随机应变,说是清末湘军名将左宗棠当年爱吃的一道炒鸡块,借用左宗棠之名为这道菜加持。

    于是此菜就称“左宗棠鸡”,并成为彭园的招牌菜。

    其他信息

    长沙墓冢

    基本介绍

    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县跳马乡白竹村,从黄兴镇过东山大桥,南行约2公里, 即可见公路边的“重修左宗棠墓碑记”。从碑后登数十级石阶,“清太傅大学士属靖侯左文襄公之墓”跃入眼帘。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炉。两侧华表刻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www.k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