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之巅(二)

    紫禁之巅(二) (第2/3页)

发展海军,兴办洋务、筹划海防。

    于是,经过一番精心筹划和准备,从直隶大本营天津一路赶来,李鸿章终于是赶上了这次早朝。

    果然,李鸿章话音刚落,朝中便一片赞许之声。显然,就这个观点大加议论,始终不会怪罪到当权者的身上。既能转移冲突,又不伤和气。

    慈禧太后闻言亦是脸上一松,心里就像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她原本担心朝中百官会就此事大做文章,威逼她一介女流交出手中权利,归政光绪皇帝。现在看来,李鸿章提出的这个关于海军和海权的观点已经悄悄地转移了所有人的视线。

    “就火器装备而言,洋人的玩意确实要比我大清的强一点。”慈禧太后借坡下驴,缓缓道:“我记得十年前李鸿章曾经有一个关于海防的折子,说的确有道理,不知列位还记不记得?”

    “这——”百官闻言,当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却因年代久远、只能是干瞪眼、一言不发。。。。。。

    十年前的第一次海防大筹议,清朝最终采纳了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海塞防并举”的建议,做出了以每年400万两银子的总经费、责成被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南洋大臣沈葆桢在北洋和南洋各精炼水师一支的重要决策。。。。。。

    相比于其他大臣的局促不安,李鸿章却显得成竹在胸,“启禀皇上、皇太后,微臣自知才疏学浅,只有小小的口舌直言、恐难以服众。因此自天津启程之时,就令人连夜赶制了一份。”正说着,又伸出左手、从袖中取出了一份奏折,上书五个楷书大字:《筹议海防折》!

    “哦~”慈禧太后惊咦一声,顿时来了兴致,:“既然如此,那你就将这个折子读给大家伙听听吧——”

    光绪皇帝闻言,精神亦为之一振。

    “嗻!”李鸿章向上位者遥遥一拜,随即打开折子,清了清嗓子,朗声读道: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及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