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新加坡
初到新加坡 (第2/3页)
“千年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同存,与日月同光!”
“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华夏子民,傲我中华!”
“君临天下若还要等,愿携龙纹命山河日月称臣!”
思绪万千,极目远望,萧逸不禁豪气大发,忍不住激动的沉吟道。
。。。。。。
在萧逸的身旁,则依次是参将邓世昌、林永升、叶祖归、黄建勋和游击方伯谦、杨用霖,他们此时也都穿上了北洋海军礼服,手执军官佩剑,头戴军帽,足登战靴,威风凛凛的在旗舰“超勇”号的舰桥上行站坡队之礼。
“报告长官,前方已到新加坡!”
正在萧逸沉吟之间,伴随着旗语大副的一声强有力的大喝,极目望去,在舰队的正前方,一个芝麻大小的黑点若隐若现,在惊涛骇浪的衬托之下,逐渐变得越来越大,隐隐约约已经呈现出了港口的轮廓。
自英国出发之后,历经一个多月沧海大洋的洗礼,他们,终于是来到了第一个补给点——梦寐以求的英属殖民地新加坡!
新加坡,又称狮国,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
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一千多年。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吉宝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 Pancur (意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
新加坡岛开始受到重视是在1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