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章 以讹传讹
第一百十九章 以讹传讹 (第3/3页)
事的原貌。可叹一代大家,对此竟不做详细考证,而以讹传讹。
和罗尔纲一样对“济远”晾衣留下印象的是当时的大学生唐德刚。他是田汉的崇拜者,梦想着也能像田汉那样在整建月刊上发表文章挣取稿费、扬名立万。
当时受教于郭廷以先生的唐德刚,“受突发的珍珠港事变之启迪,兼以孩提时即大有兴趣之海战故事的鼓舞,初生之犊,不自揣浅薄,曾试撰近代中国海军史,并拟分章发表之于当时后方的整建月刊”。
几经努力,终于和田汉同台共舞,在整建月刊上登出了一篇干巴巴言之无物的小文章。
几十年后,成为史学大家的唐德刚在其名著晚清七十年中回忆这段往事,尖刻地称田汉当年在整建月刊发表文章是“煮字疗饥”。
在涉及北洋海军甲午之战的部分里,受田汉的影响,唐德刚也写出一段论证北洋海军军纪废弛的主炮晾衣故事。
唐版主炮晾衣的总体架构和田汉版基本一样,不过把“济远”舰改成了北洋海军的旗舰“定远”,更容易说明晒衣服问题之严重程度。
因晚清七十年之著名和流传广泛,这段文字成为主炮晾衣故事里流传最广泛的版本,却也是错误最多的一版。
“定远”级铁甲舰,是洋务运动时代中国购自德国的一等铁甲舰,当时称为亚洲第一巨舰。
其主要火力是4门305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两两安装在军舰中部错列的两座炮台内,这4门巨炮便是现代“主炮晾衣”说指证的晾衣事件发生地。
因为“定远”级军舰的干舷非常低,航行时主甲板容易上浪,既不便于水兵作业,也不利于武备保养。
于是包括4门305毫米口径主炮在内的所有武备都并没有直接安装在主甲板上,设计师改在主甲板之上的甲板室顶部甲板上安排炮位,导致所有火炮的安装位置距离主甲板都有相当的高度。
可以看出,攀爬到一个离地3米、长度仅不到2米,而直径接近0.5米305毫米为主炮的炮膛内径,炮管外径则接近0.5米的短粗柱子上晒衣服是何等艰难,甚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发生从高处摔落,而危及生命的可怕事故。
纵观“定远”级军舰,无论是栏杆、天棚支柱均为可以用来晾晒衣服的方便设施,任由北洋舰队官兵军纪真的涣散、脑子真的愚笨,似乎也尚不可能为了晒几件衣服,而冒付出生命代价的危险。
此外,唐版“主炮晾衣”说,提及日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时,一口气犯下了两则常识错误。
首先是东乡平八郎的身份,文中冠以“东京湾防卫司令”的头衔,然而当时日本海军并没有这种职务,东乡平八郎实际是日本吴镇守府的参谋长。
另一则错误是称“东乡原为刘步蟾的留英同学”,北洋海军将领刘步蟾赴英留学是作为福建船政第一届海军留学生被选派,同批共12名留学生,于1877年到达英国。
其中刘步蟾等6人因故未能进入海军学校留学,只是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上磨练实习而已。
东乡平八郎的赴英留学,则是缘于日本明治政府在1870年与英国签订的为期三年的人才培养协议,东乡平八郎是1871年2月派往英国留学的12人之一,抵达英国后,也因故未能进入英国海军学校,而转入了商船学校学习。
二者无论是留学的时间还是就学的场所,皆为风马牛不相及。将此二人称作同学,已经足见行文的随意程度。
本书首发于看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