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空谈误国
第一百二十章 空谈误国 (第3/3页)
乘军舰等官船的陋习,此事北洋海军完全是身不由己,属于上级安排。
历史上,曾发生过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搭乘北洋海军军舰去南方而商洽丁汝昌,结果被丁汝昌婉拒一事、
除了私自载客赚钱的指控外,关于北洋海军军舰在海上航行过程中的表现,还有一种指责,即称军舰参与走私。
这一说法的根源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发生的海关查获“致远”号走私事件,一些现代学者据此称北洋海军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巡洋舰参与走私。
但事实上当时海关查获进行走私的“致远”其实是一艘和北洋海军“致远”舰同名的轮船招商局商船,此事和北洋海军根本没有关系
谬误五 训练弄虚作假
甲午大东沟海战之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曾通过津海官道盛宣怀收集了一些北洋海军军官的禀帖,其中有一位军官的禀帖中的内容常为后世引用,称北洋海军平时训练时,只设置固定标靶,而且打靶之前预先测量好距离,所以射击时命中率很高,可谓弄虚作假。
以这样的训练投入到实战中,显而易见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这一说法广为流传,不过按照近代军事技术知识进行分析,这则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北洋海军所处的时代,军舰上有关火炮部门包括有测距、炮位两大部分,在具体的战斗和训练模式时,由测距部门的军官利用六分仪等观察瞄准设备测定敌舰距离本舰的距离、方位,考虑到敌舰往往是运动中的,因而距离、方位等参数还会根据敌舰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位的不同,预先考虑到计算提前量。而
炮位上的炮手所负责的,则是根据测距部门下达的目标距离,方位而调整好火炮的仰角和方位角,而后设计。就此而言,实际上炮位的炮手在作战时,所有的目标对他们而言,也都是“提前有人告诉目标距离和固定方位”的。
因而北洋海军打固定靶的训练,实际上就是针对火炮操作的需要而做的正常训练,它所训练培养的是炮手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在得到诸如敌我距离、方位角等射击元素后,能否做到命中这一目标。
谬误六 炮弹灌沙子是
在电影甲午风云里,有一个镜头令人难忘,邓世昌命令致远舰上的水兵将弹头拔下,从炮弹里倒出的竟然是沙子。
那一刻,相信所有人都会痛心疾首,所以炮弹里掺沙子成了北洋海军透顶的绝好例证。
在如此重要的战役中,北洋海军的炮弹为何会装满沙子呢原来,当时北洋海军各舰使用的炮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则是实心弹。
开花弹的弹头内填充的是火药或者**,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而实心弹弹头内则很少装药或者不装药,更多时候是填充泥土、砂石来配重。实心弹击中目标后当然不会爆炸,其作战意图是利用动能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这种装沙子的实心弹不会爆炸,威力也小,但却是北洋海军最常用的炮弹。当时,中国比较成规模的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所能制造的只能是这种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实心弹,而开花弹则依赖进口。
从1891年户部相当于财政部下令禁止购买外洋军械的禁令后,北洋海军的弹药补给只得立足国内。
但是,国内军工企业对开花弹的研发显然不够,以致各舰弹药只能以实心弹为主,开花弹还是当年购买军舰时配套赠送的,数量极为稀少。
中日大战迫近,天津机器局才临时抱佛脚,不分昼夜的赶制开花弹,但由于技术不过关,产能极低而且质量不稳定。据北洋海军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在甲午中日海战后报告,定远舰在战前只补充了55枚国产普通开花弹,平均一门炮顶多十几枚。
在海战中,仅一个半小时这类炮弹就打光了。剩余的时间里,定远舰的巨炮只能发射根本不会爆炸的实心弹。
本书首发于看书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