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亚洲第一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亚洲第一 (第2/3页)

而言也只是聊胜于无而已。

    李鸿章在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的束缚下也并没有坐以待毙,适时为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养老而修缮的清漪园后更名颐和园工程款项不敷,醇亲王领衔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在向内务府短期拆借出大量经费的同时又以”海防捐”的名义向各省摊派.

    李鸿章不但从原本就不甚宽裕的直隶省藩库中凑出二十万两,还积极联络各省的督抚捐资报效。

    明明知道海军经费支绌还如此积极的为太后老佛爷的园子筹款,李鸿章此举似乎可以扣上”曲意媚上”的帽子,但李鸿章仅仅是为了巴结慈禧太后完全没有必要如此下血本、再落个骂名,逻辑上并不能说通。

    事实上让李鸿章如此为此事积极张罗的原因就是慈禧太后同意以”海防捐”的名义筹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生息,利息贴补清漪园工程。

    而本金待皇太后的六十大典过后就提出全数拨付北洋用以购船添炮,而事实上这笔总共260万两白银的”海防捐”本金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也的确被提出交给李鸿章购买军火,也算是慈禧太后兑现了对李鸿章的承诺,但此时已经太晚了。

    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开战前夕,当全国舆论都在认为凭借北洋海军的实力定能一举荡平东瀛的时候,李鸿章却上了一纸让光绪皇帝惊得目瞪口呆的覆奏海军统将折:

    查北洋海军可用者,只镇远、定远铁甲船二只,为倭船所不及,然质重行缓,吃水过深,不能入海汊内港。

    次则济远、经远、来远三船,有水线甲、穹甲,而行驶不速;致远、靖远二船前定造时号称一点钟十八海里,近因行用日久,仅十五、六海里。

    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增一船。

    惟不必定与拚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于争锋。不特北洋门户恃以无虞,且威海、仁川一水相望,令彼时有防我海军东渡袭其陆兵后路之虑。

    则倭船不敢全离仁川,来犯中国各口。彼之防护仁川各海口,与我之防北洋各口情势相同。

    今日海军力量,以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用兵之道,贵于知己知彼,舍短取长,此臣所为兢兢焉,以保船制敌为要,不敢轻于一掷,以求谅于局外者也。

    似不应以不量力而轻进,转相苛责。

    此时,已经再也无法忍受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束缚的李鸿章在这份折子中把淤积在胸中的不满都发泄了出来,坦言此时的北洋海军已经因为停止购舰购炮的原因而落后于日本海军,现有实力”以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

    然而,震惊之后的光绪皇帝不接受这样的事实,终于还是”轻于一掷”。

    ”富士”和”八岛”两艘前无畏舰因为下单时间过晚而注定赶不上战争,但是此时的日本海军已经建成为一支由装备着大量大口径速射炮的大型快速防护巡洋舰组成的攻击型舰队。

    习惯用国运来赌博的日本人将宝押在了这支花费重金打造的舰队上希望用这些军舰的高速和快炮来压制拥有重炮的北洋海军。

    事实证明日本人押宝押对了,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丰岛海战中,3艘日本防护巡洋舰”吉野”、”秋津洲”和”浪速”排成纵队集中起5门152毫米速射炮、8门120毫米速射炮、2门260毫米后膛炮和3门150毫米后膛炮攻击北洋海军防护巡洋舰”济远”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