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亚洲第一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亚洲第一 (第3/3页)

来自广东水师的鱼雷巡洋舰”广乙”。

    而两艘中舰能还击的大口径舰炮仅有”济远”的2门210毫米后膛炮、1门150毫米后膛炮以及”广乙”的2门120毫米速射炮。

    凭借火炮射速的绝对优势,3艘日本巡洋舰用微不足道的损失成功击毁了”广乙”舰,并迫使”济远”舰逃跑,成功俘虏了中国运输舰”操江”,击沉了为中国运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

    单就火力一项而言,日本联合舰队对北洋舰队的优势就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代差。

    除了火力差距悬殊之外,北洋海军军舰老化严重,”镇北”级炮艇和”超勇”级撞击巡洋舰都已经有13、14年舰龄。

    两艘”定远”级铁甲舰和”济远”已经服役了整整9年;”致远”级防护巡洋舰和”经远”级装甲巡洋舰也都已为北洋海军服役了6年;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也已服役了4年。换句话说,性能已然不可能达到服役初期的巅峰状态。

    反观日本海军中新舰比例较大,”吉野”、”秋津洲”、”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等主力军舰都是舰龄不满3年的新锐舰艇,其中”秋津洲”和”桥立”参战时舰龄甚至还不满1年,各项硬件指标无疑都处在最佳的巅峰状态。

    虽然北洋海军的军舰在它们下水服役之初也都能称得上是当时最先进的舰艇,怎奈时过境迁,在海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背景下,10多年前甚至是6、7年前的”最先进的舰艇”到了1894年已然变得陈旧落伍,让它们去面对19世纪90年代后服役的”最先进的舰艇”就像当年曾经是”大款”身份象征的”大哥大”十多年后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新一代手机面前已形同出土文物。

    日本海军的这些集中了当时海军最新技术成果的军舰对北洋海军的那些”老爷舰”亦形成了明显的代差

    代差的结果就是北洋海军军舰战沉3艘、被毁2艘,其余皆重伤,官兵伤亡822人;而日本联合舰队4舰重伤,其余轻伤,人员伤亡298人。

    综上所述,北洋海军的确曾经是”亚洲第一”,但仅仅只是1888年的”亚洲第一”,在1888年这个时间点上,中日海军实力对比的赢家是中国。

    所以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因为北洋海军的存在,中国的沿海保持了数年的平静,李鸿章才有底气说出北洋海军”就渤海门户而言,已有深固不摇之势”的豪言。

    但当1894甲午年战争降临的时候,”亚洲第一”海军头衔毫无疑问属于日本,在中国人因为取得了一定成就而沾沾自喜,认为从此可以心安理得睡大觉的时候,韬光养晦的日本人不声不响的继续紧跟世界海军技术发展潮流,一步一步的扩张着原本规模并不大的海军舰队规模。

    终于在1894年成了十九世纪中日海军实力竞赛的最终赢家,终场哨音在这个时候才最终吹响,领先了大半个场次的中国人在最后一刻丢掉了整场比赛,就像屡屡在中国足球数次冲击世界杯而遭遇的”黑色三分钟”,中国洋务运动先贤们三十余年的艰难努力成果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1894年的”亚洲第一海军”战胜了1888年的”亚洲第一海军”,场面上一边倒,对北洋海军而言非常不公平,但对中日两国对海军的态度和付出而言,这个结果却是无比公平的。

    本书源自看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