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消极避战?

    第一百二十二章 消极避战? (第3/3页)

广甲”共5艘主力舰,损失程度远超日军。

    并且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发生了“济远”、“广甲”的临阵脱逃事件。

    “至管带济远铁舰之方伯谦,即七月间护送高升运船至牙山,途遇日舰,匿铁甲最厚舱中,继遭日炮毁其舵,竟高悬白旗,下悬日旗,逃回旅顺口者也两阵甫交,方伯谦先挂本船已受重伤之旗以告水师提督;旋因图遁之故,亦被日船划出圈外。

    致、经两船,与日船苦战,方伯谦置而不顾,茫茫如丧家之犬”更不可思议的是,方伯谦为了逃命还撞上已搁浅的“扬威”舰,使其进入沉海。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也回忆黄海海战时,“管舵之福州人,隐身于右舷挡炮铁牌之后,面白如纸。

    及日舰第二弹至,船身大震,管舵人已不知所之乃见总兵林泰曾匍匐而口求佛佑。

    林,官也,全船之司命也,乃胆小如鼠,效乳臭小儿之啼哭,偾事必矣,不觉浩叹。”北洋海军将领的怯战堪称海战史上的奇葩

    自黄海海战到旅顺失守,丁汝昌不仅没有指挥快速整修受伤舰只,就连最要紧的出海巡防以备日军登陆一事,都几乎没有任何举动。

    直到10月20日,日舰已在荣成附近探测水位了,丁汝昌才在李鸿章的一再严饬下率领六船、两雷艇到石岛一带游弋,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10月24日,日本第一军渡鸭绿江入侵,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拟攻旅大,丁汝昌在李鸿章的严令下率舰出巡大连湾一带,并表态说:

    “此行遇敌,惟有督率将士,尽力死拼,第船少械亏,胜负未敢计”。不久,丁汝昌再在给友人的信中表达了这种绝望的心态:“

    寇烽日逼,军壮绝少转机。海军东沟一战,船力本已单钝,猝减其四。致、经两船尤多干勇之士,悉就沦亡虽倭船同有沉失,而折我致、经两号上战之舰,殒我邓君万夫雄特之将。

    飘纵倭氛,未能一鼓歼绝,痛棘于心,伊谁为助现惟缮此烬余,竭此衰驱,效命以报,或济或否,亦复不遑深计也贱驱腿伤未平,事非身先更有难测”。

    这种对战事绝望的心态,当然不只丁汝昌一人。林泰曾服毒身亡后,丁汝昌在电文辩解道:

    “至林镇泰曾何故遽尔轻生,严询该船员弁,据称该镇素日谨慎,今因海军首重铁舰,时局方棘,巨船受伤,辜负国恩,难对上宪。

    又恐外人不察,动谓畏葸故伤,退缩规避,罪重恶名,故痛不欲生,服毒自尽”。李鸿章似乎预料到丁汝昌会这么说,便先于丁对此事定了性:

    “林泰曾向来胆小,想因疏忽,内疚轻生”。林泰曾的死与性格上的懦弱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但越是胆小的人往往越不敢选择自杀,而且“镇远”舰虽受伤但未觉,林泰曾还可以继续在新的岗位战斗御侮,他却一死了之来回避一切,这恰恰表明林对未来的战事已丧失了所有的信心。

    林泰曾的自杀,对丁汝昌刺激极大,他在给龚鲁卿的信中写道:

    “林镇于十八夜情急吞烟自尽,指臂不良,一直于此,可复奈何心情恶劣,至斯已极。而回思旅防杂沓,尤至竟夕不寐”。

    他还特地请6个木匠打制了棺材,丁本人甚至还躺进去试了试大小,并给每个木匠两块钱的赏金。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想像为什么丁汝昌自退守威海直至全军覆没都没有亲自率舰出海巡防的原因了。

    当日军在荣成登陆,拟攻威海卫北洋海军基地时,清廷及李鸿章一再要求出海巡剿,而北洋海军将领们却再三表示:

    “除死守外,别无策惟有船没人尽而已”,从而一味龟缩港内,直到腹背受敌,最后或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或将军舰拱手投降。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覆灭深刻地启示了我们,指挥员的心态事关战略战术的选择,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往往就会选准时机主动出击。

    反之,如果任由绝望、胆怯、怕死等充斥内心,则必然要坐失良机直至一败涂地。因此,加强战役战斗中军官心态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价值与意义。

    本文来自看书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