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粮草先行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二十三章 粮草先行 (第1/3页)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无弹窗.】

    题记

    第123章 粮草先行

    除此之外,萧逸依稀还记得当初一些颇为理智的学者,在关于讨论北洋海军的失败原因时,出于辟谣的目的,所发表的一片文章。

    该学者指出:如果弹药补给不配套,有弹无药或有药无弹均无法使用。

    文章内容大抵如此:

    根据北洋海军的往来电文,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军械局所提供的炮弹和药包数量上并不相符。

    其中九月初八10月6日的电文中提到发运150毫米炮弹100颗,而150毫米药袋有700出,多出了600出,六寸炮药袋则多出100出。

    而按照根据盛宣怀在九月初六10月4日的电报提出的生产计划数算,也多出十五生装好栗药二百出,六寸口径炮用装好栗药百出,另外北洋海军还在海战后请领了260毫米火炮所用药包三十出。

    这些应当是之前北洋海军所短缺的部分,否则光制造发射药包是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可见“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的说法当不是空穴来风。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战后日军所做的缴获物资统计中得到证实。

    按照日军的统计,共在刘公岛缴获210毫米炮弹423发,150毫米炮弹229发,而210毫米炮所用药包是182出,150毫米炮所用药包是93出,210毫米炮短缺药包241出,150毫米炮短缺药包136出。

    不独海军,刘公岛上炮台和守军的火炮情况也是如此,以战后的75毫米克虏伯野炮统计为例,战后22门75毫米克虏伯野炮共有炮弹3850发,而装药则仅有176出,短缺3674出。

    如此算来,北洋海军战前实际能有效使用的炮弹数量就更加少了。

    以“平远”的260毫米火炮为例。

    在黄海海战中,“平远”共发射260毫米炮弹10发,而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海战后还有炮弹35发。由于此种炮弹国内不能生产,皆需向外国购置。

    海战后虽然已经向国外订购了70发,但是要到次年的二月才能到货,此时还未到货。这说明战前共有260毫米炮弹45发。

    而战后请领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药包三十出当为当前库存炮弹所配,同时在战后日本的统计里,也没有260毫米火炮所使用的炮弹和药包,显然已经都消耗殆尽,这说明在请领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药包三十出以后两者数字是刚好配套的。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在海战中可用的260毫米炮弹,仅仅只有15发而已。北洋海军弹药之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当时的克虏伯炮开花弹引信是在炮弹使用前安装上去,开花弹要发挥出其威力,尚需合适的引信。

    如果我们进一步看引信的话,发现短缺的情况也很严重,战后日本统计共缴获克虏伯炮用引信150个,而对应的,仅海军的305毫米、210毫米、150毫米克虏伯炮开花弹就有673发,短缺423个,如果算上炮台所使用的克式开花弹,短缺将更为严重。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缺少引信的开花弹,事实上只能当实心弹用。

    由于目前缺乏相关数据,我们并不能确认海战前信管是否短缺,但是显然,这种情况的存在和后路补给存在问题有很大关系。

    由以上两点来看,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来证明海战前北洋海军缺少弹药。

    但是事实上北洋海军就曾经面临过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

    1889年秋季北洋海军在大连湾会操时,因为各舰炮弹缺乏,不得不“各船通融挪用”,才使得会操顺利进行。

    由此可知,舰上平时所储备炮弹数量并不多,主要还是存放在旅顺基地,需要时再领。

    战争爆发之前,随着局势的日益紧张,北洋海军在威海基地开始备战,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紧补充弹药:

    函件中丁汝昌所请各项弹药,虽无明确记录说明是否运到,但是丁汝昌在其后并未就此向龚照玙催要,而且此次丁汝昌是根据自己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