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粮草先行
第一百二十三章 粮草先行 (第2/3页)
解的旅顺库存请领,应当没有什么问题,在其后不久当已经到位。同时从上文我们不难看出,丁汝昌对于北洋海军的弹药储备情况相当的了解,这间接的证明了他对北洋海军后勤是非常重视的。
在六月十三日7月15日,丁汝昌再度函告龚照玙,要求将“各船不足药弹除未经购置不计外,就现有未经运到,择其急需各宗,饬陈游击开具清摺,请饬其检照检齐,交定远带威,其余因刘公岛上无处存放,请暂存旅,候用再取”。
此次与上两次不同,丁汝昌并不是按照存放情况来提取物资,而是按照各舰弹药不足的实际情况“开具清折”来申请补给。不过丁汝昌也考虑了龚照玙的难处,所以注明将需要另行购置的排除在外。
虽然如此,旅顺现有物资储备还是不能满足丁汝昌的急需。在六月十九日7月21日,丁汝昌复龚照玙函中提到,定远已经返回,带回的龚照玙“现在无存请津赶运军火一摺”。
这两份信函并无收录明细清单,因此我们并不知道丁汝昌所请的北洋各舰所缺弹药究竟是哪些,也无从得知还有哪些是旅顺所不能提供的。但是由前文可知,丁汝昌这次请领的不过是“各舰不足弹药”已经购置的“择其急需各宗”而已,对于丁汝昌所提的要求数量应该并不算多的弹药,旅顺都表示不能满足需要。
可见旅顺所储备的弹药并不十分充足。
而我们也由此可以知道,到此时为止,北洋舰队用于备战的弹药尚不充足,不能满足作战之需。
对此,丁汝昌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复“至函请津局续运之件,一经由津起程,务祈先赠电音,以便预筹闲舰,届时取运,倘蒙知照,得以由津径运来威,则更为简速”。
同日,“利运”号运输船自天津运军火抵威海,其中注归海军一批。
但是根据丁汝昌和盛宣怀的往来电文我们可以知道,六月十七日7月19日,丁汝昌在致盛宣怀的电报中就提到“侯利运到,赶装水雷等件”。
在六月十九日7月21日丁汝昌给盛宣怀的电文中又写到“刻利运到,函件收悉”,“利运本拟充装雷械随守大同”。
由此看来,此批运送的物资在六月十七日7月19日就已经确定,主要是水雷等件,应当不包括旅顺所短缺的那部分物资。
由于军情紧急,丁汝昌对于舰队短缺的物资非常关注,一再向有关方面发函催促。在回复龚照玙的第二天,丁汝昌就给盛宣怀、张士衍致函,里面提到:
“五十七密里快炮应需方块大粒药,除前到两千磅外,尚短四千磅,洵现时孔迫之需。津中既能自制,谅易照给,迅运来威。”
次日,丁汝昌在给龚照玙的函中再次提到:“五十七密快炮仍需方块大粒药四千磅应用,伏希电催楚宝张士衍遄寄”。
我们并不知道丁汝昌催要的这些物资是否是北洋各舰所缺的弹药其中之一,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一点。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函催要,可见丁汝昌的急迫心情,也可以看到丁汝昌对于弹药补给的重视性,那么所谓炮弹不足“责任无疑在丁汝昌,与后路的弹药供应无关”这一说法也自然不攻自破。
在8月1日和8月7日,“利运”分别由天津运来军火若干,其中包括扬威等补领的军火、克虏伯150毫米、阿式六英寸炮炮弹、引信等一批。
由于并无“现在无存请津赶运军火一摺”的明细,也没有这两日运到物资的具体清单。
因此我们从这里无法得知这是否就是六月十三日丁汝昌致函龚照玙时所要求的弹药,或者说是丁汝昌所要求的全部的弹药。
而另一份资料可以给提供一些线索。在黄海大东沟海战后,总理衙门曾奉旨调查天津机器局弹药供应情况。
11月1日,李鸿章奉旨上报天津军械局存发枪炮弹药清册。据此清册统计,是年3月至10月,军械局共向北洋海军补给305毫米口径炮弹342枚、210毫米口径炮弹840枚、150毫米口径炮弹927枚、6英寸口径炮弹370枚,11英寸前膛炮炮弹12枚、120毫米速射炮炮弹1600枚。
据此统计,再减去10月补给的305毫米炮弹160枚、210毫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