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受人欺骗

    第一百二十九章 受人欺骗 (第3/3页)

    “回来之后,左大人便责怪先生办事不力、空空花费了很多的经费,先生也是个直肠子,当即一纸辞职书,一怒之下便离开了船政学堂。”

    萧逸没有说话,他隐隐想到,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枪炮生产线作为一个国家国防工业的基石,其作用不可谓不重要;一般国家都是将其列为最高军事机密,严禁出口或泄露。

    就算是鸦片战争之后过去了接近二十年,清朝和英国的关系已经大幅度回暖,英国人也不能突然之间脑袋发热,将一整套枪炮生产线卖给中国。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国人不会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

    更何况,曾经给中国带来无数苦难的英国列强,一直都对中国存着亦敌亦友的提防态度,又怎么会忽然留给中国这么大的一个馅饼呢

    还有,如果是因为被英国人欺骗这一件事情,左宗棠和曾锦文之间不可能存在如此巨大的矛盾,直到分道扬镳。

    清朝外交上从来就不乏被人坑蒙拐骗、最后人财两空的历史,阿斯本舰队就是一个鲜活的范例。

    阿思本舰队,亦称英中联合舰队,计有中级兵轮三艘,小级兵轮四艘,造舰武器总经费计八十万两,是中国清朝同治年间,由清政府委任英国人成立的一支海军。

    舰队有七艘在英国购置的军舰,由英国海军上校舍纳德阿思本sherard o###oe为司令,船上六百名军官及水手俱在英国招募。

    舰队最终在1863年成立,并在同年9月12日到中国上海,18日抵天津。

    不过舰队在刚成立之前,双方便已出现矛盾。原来所定之六十五万两在成军前已两次增加,先加至八十万,后再追加至九十二万。

    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双方对海军的指挥、用人理解完全不同。清政府原意是由中国人为舰队统帅,英国人任副手,同时得挑选中国人上船学习。

    然而李泰国早于英国代表清政府与阿思本私自签订合同,内订明海军由阿思本任司令,阿思本只接受由李泰国传递,直接来自中国皇帝的命令;舰上所有人员的任用赏罚,由阿思本全权决定;船上只用洋人;要求中国海关拨一千万两作海军四年之经费,交由李泰国调用。

    当朝庭得悉各条文后,一时哗然。加上阿思本提出舰队直接攻入天京,触动了湘军的利益。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等对李、阿二人亦甚为不满,曾国藩曾提出阿思本“意气凌厉,视轮船奇货可居,视汉总统如堂下厮役,倚门之贱客”,“水陆将士皆将引以为耻”。

    曾国荃亦提出:“长江水师帆樯如林,无须轮船会剿金陵天京。”

    9月底,李泰国及阿思本抵达北京,与总理衙门争辩二十余日。最终二人在10月18日向总理衙门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在四十八小时内接受其原来条件,否则“那就必需将这支部队解散”。

    清政府以“中国费数百万之帑金,竟不得一毫之权柄”,“中国兵权不可假于外人”为由,拒绝其要求,并照会英国:舰队取消。

    英国驻华公使及美国公使蒲安臣曾尝试调停亦不果。曾国藩说:“以中国之大,区区一百七十万之船价,每年九十万之用款,视之直如秋毫,了不介意。或竟将此船分赏各国,不索原价,亦足使李泰国失其所恃而折其骄气。”

    最后舰队解散,按负责调停的美国公使安排,各船返回伦敦拍卖;清政府付各军官水手遣散费,在事件中金钱损约为七十万两。

    看书辋首发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