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伊藤博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伊藤博文 (第2/3页)
往相州服役,守卫边防。次年返回长州,他先是投奔来原良藏,后入松下村塾,受教于改革派下级武士的领导人吉田松阴门下,深受吉田器重。
1858年10月,伊藤去长崎,入幕府办的炮术传习所,学习军事。1859年6月回长州,认识了桂小五郎。10月,随从桂小五郎一起去江户。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大动荡时代。
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加深了封建幕府体制的固有矛盾,而且使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
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幕府的妥协态度,以萨摩、长州等西南藩为中心的下级武士阶层,与豪农巨贾结成联盟,开始了尊王攘夷。
伊藤博文登上政治舞台后,即投入尊王攘夷运动。1862年12月12日夜,伊藤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十几名志士,潜入品川御殿山新建的英国公使馆周围。
伊藤在前面开路,手持木锯,锯断使馆四周的木栅栏,其他人随即鱼贯而入,扔出自制的燃烧弹。随后,伊藤等人返回附近住处,彻夜痛饮,沉醉于攘夷的狂热之中。
1863年5月,伊藤同井上馨等5人,受长州藩派遣,去英国留学。
他亲眼见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思想发生变化,认识到仅仅凭着一股保卫民族**的热情去盲目攘夷,决非上策,只有开国,向西方学习,才能成就倒幕大业。
在英期间,了解到萨英战争爆发,1864年6月,伊藤同井上回国。
此时正值英法等四国联合舰队攻打下关前夕,伊藤即力劝藩主毛利敬亲不可攘夷。指出,与其空费国力,不如将此力用于恢复王政,以完成国内统一。后因藩主执意攘夷,终发生四国舰队炮击下关事件。
不久,幕府第一次讨伐长州,藩内保守派即向幕府表示“恭顺”。
1865年初,高杉晋作等改革派下级武士起兵,夺得藩政,伊藤坚决支持。伊藤是从攘夷到“开国进取”转变的先行者和促进者。
1866年1月,萨、长两藩下级武士结成倒幕联盟。
6月,幕府第二次讨伐长州。伊藤前往石州,准备参战,抗击幕府。后受长州藩之命,去长崎向外商购买轮船,以对付幕府的海军,但未成功,又转往上海。
8月底买回两艘轮船。此时,征长战事以幕府失败告终。
在同幕府斗争中,倒幕派势力不断壮大。
1867年10月14日,朝廷向倒幕派发出讨幕密诏。同一天,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
12月9日阴历,天皇发表“王政复古”大诏令,宣布废除幕府制,建立新政府。
伊藤得知讨幕消息后,即从长崎来兵库,欲与长州藩诸队一起战斗,后因故回长州。1868年1月初又来兵库,1月13日,被明治新政府任命为外国事务交涉员。在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细田道一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后又任外国事务局判事、大阪府判事兼外国官判事、兵库县知事。
1871年11月,伊藤博文以副使身份,参加由右大臣岩仓具视率领的使节团。
历时近两年,访问欧美10多个国家,参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