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烈士暮年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七十五章 烈士暮年 (第1/3页)

    刘铭传,公元1836年9月清道光十六年七月出生于合肥西乡今肥西县大潜山麓的刘老圩。【最新章节阅读.】

    刘家世代务农,父刘惠,生6 子,刘铭传最幼,排行第六。

    儿时患过天花,乡里称“刘六麻子”。

    刘铭传11 岁时,父亲病故,随后大哥三哥又相继去世,其他几个哥哥各自成家,此后便与母亲周氏单独生活。

    母子相依为命,靠贩私盐为生。刘铭传性情豪爽,同当地青年人相处甚好。

    有一天,刘家因缴不出团队的粮食,被当地土豪侮辱。

    刘铭传向土豪警告道:

    “你们不能再作威作福,欺侮乡民,否则,我就要宰掉你”

    土豪见是一个赤手空拳的毛头小子,狂笑道:“孺子还敢阻挡我吗”

    刘铭传夺下土豪的佩刀,手起刀落,劈下那土豪的头颅,跑回乡里大呼:

    “某土豪给我杀死了,你们要保卫家乡,就跟我来吧”当即有数百名乡里青年表示拥戴。

    刘铭传便领着这些青年,在大潜山修圩筑寨,开始了团练生涯。

    领铭字营

    公元1862 年同治元年二月,李鸿章受曾国藩指派,到合肥招募淮军。

    刘铭传同张树珊、潘鼎新、吴长庆等各领本部团练投奔。

    曾国藩对这批新募淮勇极为重视,所有器械粮饷的供应悉仿湘军,手订营制,亲到校场检阅,命刘铭传充任“铭字营”营官。

    “铭字营”中多为刘家子弟,刘铭传在营中职务最高,辈份也最高,其骨干将领皆为刘家子弟和刘铭传办团练中结纳的“同里敢战之士”,他们绝对服从刘铭传的指挥,成了刘铭传起家的重要帮手。

    四月,刘铭传率领“铭字营”和张树声的“树字营”等淮军一起,从安庆乘坐外国商船驰往上海驻防。

    五月二十日刘铭传率部与太平军初次接战,先后占领杭头和新场两地,直迫南汇城下。

    此时,南汇太平军守将吴建瀛和刘玉林发生动摇,通过当地团练头目前来“乞和”。

    因吴建瀛还有所犹豫,刘铭传一面派部将前往刘玉林处联络劝降,一面与潘鼎新率部进逼城下,刘玉林乘机挟持吴建瀛出城投降。

    吴建瀛是安徽人,部下士卒也多是皖北籍,刘铭传以乡情、高官厚禄相引诱,将吴部驻南汇太平军1 万多人中老弱裁剪淘汰,收编为8 营,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五月三十一日,刘又率部击退从川沙方向来攻的太平军,于第二天乘胜攻占川沙。刘铭传因此升游击并获赏戴花翎。

    连战连捷

    淮军在上海站稳脚跟后,随即奉命进兵苏南。

    刘铭传与潘鼎新、张树珊等率3000淮军,由水路直扑福山。

    登岸后,骄兵轻进,在同观山与太平军遭遇激战,被打溃。

    后来,在由外国雇佣军组成的洋枪队援助下夺下福山。

    刘铭传升“以总兵补用”,不久担任江苏狼山镇守使。

    随后,刘率部同其他淮军一起,连占太仓、昆山,攻下江阴县城。刘铭传又被升为记名提督。

    十二月,刘铭传乘机向无锡太平军发起进攻,经过一天巷战,俘守将黄子隆、黄德懋父子以下2 万多人,被清廷“加恩赏头品顶戴”。

    公元1862 年同治二年十二月,刘铭传奉命率部参加合围常州的战役,由于城内太平军“顽强抵抗,寸土必争”,刘铭传等部淮军数次进攻均被打退,伤亡惨重,经过4个多月激战,才攻下常州这座孤城。

    淮军入城后,疯狂屠杀了护王陈坤书以下太平军将士近万人。

    刘因功被“赏穿黄马褂”。攻下常州、苏州以后,淮军实力大为扩展,刘铭传部已**成军。

    辖有左、中、右3 军,每军6 营,共18 营,另有炮营1 营,加上亲兵营及幕僚人员,铭部拥有9000多人,洋枪4000多支,成为淮军中的劲旅。

    公元1863年同治三年七月,太平天国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由洪仁玕等护送到广德,后又被堵王黄文金迎往湖州,不久复回广德。刘铭传奉令跟踪追击,攻陷湖州、打下广德,毙太平军堵王黄文金。

    洪仁、洪天贵福辗转至江西,先后被俘殉难。刘铭传被清廷“补授直隶提督”。

    年仅28 岁的刘铭传,一步步登上清朝军队的最高军阶,成为当时淮军将领中任军职最高的人。

    镇压捻军

    公元1864年同治四年,曾国藩督师剿捻军,刘铭传奉令率军由广德北上。

    时清将僧格林沁正率精锐骑兵尾随捻军左奔右突,疲于奔命。铭军秉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