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冤屈提督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冤屈提督 (第1/3页)

    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达,字禹廷、雨亭,号次章。【风云阅读网.】

    庐江北乡石嘴头村今石头乡丁家坎人。

    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迁居巢县汪郎中村。

    丁汝昌出身于世代务农家庭。

    不满周岁母死,依靠祖母和父亲抚养,家境贫苦,少时便外出帮工,咸丰初,其父因遭旱灾饿死。

    三年1853太平军进攻庐江县城,丁汝昌时年18岁参加了太平军,隶属于程学启部下,驻安庆。

    十一年1861,清军围攻安庆,太平军失利,程学启率部三百人逾城投降曾国荃,丁汝昌被编入湘军,先为哨官,后授千总。

    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部到苏南镇压太平军,丁汝昌又随程学启部参战,被编入淮军。

    不久,调入刘铭传部,领马队营。

    同治三年1864丁汝昌擢副将,统先锋马队三营随刘铭传参加镇压东、西捻军,授总兵,加提督衔。

    同治十一年1872,清廷议裁兵节饷,刘想裁减三营马队,将丁汝昌置于闲散,丁致书抗争,刘铭传怒其梗阻,拟“命将召至而戳之”。

    汝昌闻讯驰归家中,居数年,境况愈益窘困,乃去天津拜见李鸿章,从此帮办海军,督操炮船。

    光绪五年1879,被派往英国督带快船。

    光绪八年1882,赏头品顶戴,换西林巴图鲁勇号。

    次年又授天津镇总兵,赏穿黄马褂。

    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舰队编成,定海军建制,命为北洋海军提督,后赏加尚书衔。

    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日本侵略者挑起了甲午战争。

    丁汝昌积极主战,九月率北洋舰队护送五轮运兵增援平壤,在回程的鸭绿江口大东沟海面遭日舰截击,他挥舰应战,身受重伤,拒绝进舱养息,创后仍坐在甲板上督战,激励将士“誓死抵御,不稍退避”,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等数舰,日本联合舰队气衰力竭,仓惶驶逃。

    但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四舰被击沉,后奉李鸿章避战保舰之命,退入山东威海今威海市。

    黄海战役后,丁汝昌布置威海水击防务,对日本侵略野心始终有所警惕,他认为“铤而走险是其惯习,宜更防此回扑我境”。

    并提出“及时纾力增备”的积极主张,清理海军文卷送烟台,储粮备战,誓死拼搏,“惟有舰没有尽而已”。

    十一月,日舰犯旅顺,他赴天津向李鸿章请战未准,旅顺陷落后被革职留任。

    他不计个人恩怨得失,仍然“表率水军,联络旱营,布置威海水陆一切”。

    “总期合防同心,一力固守”。

    因而暂时稳定了威海局势。

    日军进攻威海前夕,曾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祜亨海军中将的名义致书丁汝昌,劝其率舰投降。

    伊东书中先是侈谈“友谊”,谓“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接着对汝昌的处境表示同情,劝他不值得为之死战,而应待诸将来。

    最后提出投降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敢以阁下暂游日本。

    切愿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

    丁汝昌接书后即上交李鸿章,决心誓死报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一月,日军分海陆进犯威海卫。

    当日本陆军攻占摩天岭时,丁汝昌令发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