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冤屈提督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冤屈提督 (第3/3页)
字营,仍充哨官,统领亲兵100人。旋改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曾国藩北上督师剿捻,由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办理后勤。丁汝昌升为副将,统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
七年1868年,东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
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饷,刘铭传拟裁去丁汝昌部马队3营,丁汝昌致书抗议,刘铭传怒其不执行命令,欲杀之。丁汝昌闻讯,驰归故乡巢县,得免杀身之祸。
同年,发生日本侵略台湾事件。
清政府展开海防大筹议,李鸿章力主购买铁甲舰,办理海军。
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
丁汝昌罢职归田,闷闷不乐,其妻魏氏,是湖北钟祥人,出身书香门第,是一位有见识的女子。
她安慰丁汝昌:
“家有薄田数亩,足以饱腹,大丈夫建功立业,自有时也,姑待之”。
家居数年,丁汝昌时常想到李鸿章身居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姑前往天津投靠。
李鸿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就对他说:
“省三刘铭传与尔有隙,我若用尔,则与省三龃矣。尔宜与之分道扬镳今吾欲立海军,乏人统率,当以此任相属。”
当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正在指挥西征收复新疆的战事,因素知丁汝昌作战英勇,奏请发往甘肃差遣。
李鸿章不愿丁汝昌西行,便以丁汝昌“伤病复发”为由,把他留在天津。
黄海海战
1894年初,丁汝昌获尚书衔尚书相当于今天政府中的部长。
5月,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之请求,派兵前往助剿。
日本政府援引天津条约,也派兵赴朝鲜,蓄意要挑起战争。
7月25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朝鲜丰岛海域偷袭中国运兵船队;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向对方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由于入朝日军不断增多,清政府决定再度增调兵力赴朝作战。
9月16日,丁汝昌奉命率北洋舰队护送援军由大连湾驶往鸭绿江口登陆;并于次日上午返航。
中午11时30分,北洋舰队发现日本联合舰队自西南方向驶来,一场海上恶战迫在眉睫。
丁汝昌立即命令北洋舰队由返航时的犄角鱼贯小队阵或称夹缝鱼贯小队阵改为犄角雁行小队阵”或称夹缝雁行小队阵
注:这个阵型也就是丁汝昌在报告中所说的“夹缝鱼贯阵”迎敌,同时他还向全舰队发出三条作战训令:
一舰型同一诸舰,须协同动作,互相援助。
二始终以舰艏向敌,即保持位置,而为基本战术。
三诸舰务于可能范围之内,随同旗舰运动。
由于时间紧迫,北洋舰队迎战时的队形未能形成犄角雁行小队阵,实际接战时的队形类似于“燕翦阵”,至于后人所说的人字阵、后翼梯阵、突梯阵、楔形阵、v形阵都不过是一种近似的形象说法。
而日本联合舰队的12艘军舰则分列为两个战术分队:
以航速较高的“吉野”号等四舰作为第一游击队,以单纵队在本队之前充作尖刀之用;其余八舰作为本队,以但纵队在第一游击队后方鱼贯跟进。
看书網首发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