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黑旗首领

    第一百八十五章 黑旗首领 (第2/3页)

    1907年,刘永福的晚年,仍关心国事,体恤民瘼。钦州三那(那思、那丽、那彭)群众在刘思裕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捐运动,刘永福对此予以同情和支持。

    1908年,孙中山派遣黄兴、王和顺领导钦州三那(那思、那彭、那丽)农民抗捐斗争失利,刘永福把王和顺藏于堂内,清军统领郭仁璋带领清军前来搜捕,刘永福亲自出面坐在堂中,怒斥郭仁璋为“小人”,不许轻举妄动。

    郭仁璋无可奈何,只好领兵退走,王和顺免于遭难。

    当晚深夜,令兵丁带上二千光洋,护送王和顺经十万大山转往越南河内,并秘信通知其妻黄美兰在云南河口的内弟黄茂兰送两挑光洋至河内支援孙中山先生革命,积极筹划河口起义。

    孙中山任命黄明堂为总指挥,王和顺、关仁甫为副总指挥,指挥部就设在黄茂兰家。

    黄茂兰是刘永福内弟、黑旗军部下,清政府缩编黑旗军时回云南河口老家任清军管带,革命党人通过刘永福的关系取得了他的信任,同意在他家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刘永福对河口起义作出了应的努力。

    1911年7月,在王和顺等介绍下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刘永福不顾年迈体弱,与留粤的革命党人联络活动,积极响应革命,10月30日赴港。

    11月9日广东宣告独立,11月14日返穗,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节制广州十数万民军。

    刘永福就任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理营伍,发布通告,分兵巡守,维护社会秩序,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越两月,全省革命秩序大体安定后,永福即请辞去民团总长职务,告老返乡,住在钦州三宣堂。

    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大总统”的地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图复辟帝制,刘永福闻讯后,义愤填膺,即拍电上京,请缨抗日,反对复辟,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走完了一生的历史途程,在钦州老家溘然长逝,终年80岁,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

    临终遗言

    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无论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图报称。

    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上邀国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

    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

    此身虽老,热血常存。

    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任选贤将,练兵筹饷,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

    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

    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

    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