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的话
第一章 作者的话 (第2/3页)
保护中华民族的天然长城,在这一片半壁海的怀抱里,我们安然繁衍生息了5000年。。。。。。
然而,1840年六月,一阵前所未有的炮声,震彻了中国大地。炮声来自海上,来自英国海军、远征而来的炮舰,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直接的导火线,是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与中国封建主义坚持闭关自守的长期斗争的总爆发,也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近代化大趋势带来的东亚政治、经济大变局的集中表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无情的战败签约、割地赔款,对中国这个古老国度进行着近代海洋、海权、海军意识的启蒙。
林则徐和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基础上编纂的百绢本《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的宏篇巨著,它第一次提出以“师夷长技”为核心的“筹海”之策。
那么,什么是“夷之长技”呢?魏源说:“一战舰,二火炮,三养兵练兵之法。”也就是学习西方建设近代化海军,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先进的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启示。
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像一个病态臃肿的老人,沉珂痼疾、难以自拔。士林间大声疾呼的海防、海军之议,很快消沉下来,如同茫茫苍穹中那颗以林则徐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虽然明亮但难以光照大地。
1856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溯江北上,先后三次进攻天津大沽口。中国的海防线再次被轻易突破,国门洞开。
战端再起,西方的坚船利炮再次在清朝官僚士大夫中引起了极大震惊。
八旗骁勇僧格林沁,是嘉庆、道光、咸丰三朝重臣,战功赫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在天津大沽口一代主持海防。没有海军,僧格林沁只能依托陆上炮台拼死抗敌。186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