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复仇进行时
第19章 复仇进行时 (第2/3页)
生活条件用恶劣来形容已经很客气了。
之所以用铁皮搭成围墙,是因为这里全是孩子,唯一的几个大人就只有一些当地愿意帮忙的黑人妇女,再有就是两个白人志愿者,一个是英国女人,一个是德国的男人,除了一杆老式双筒猎枪,他们几乎没有丝毫自卫能力。
但是在他们的外面,是整个城市,还有外面不时闯进来抓兵的游击队。
这里的女孩儿,还有平均年纪10到17岁的男孩儿,都是游击队趋之若鹜的对象,男孩儿用毒品和酒精,还有洗脑式的教育加以控制,而女孩儿是他们的奖品。
如果财力雄厚的,比如利瓦博这样的大军阀,甚至还会对把未成年的孩子贩卖给他们的人贩子给予一些奖励。
墙内的条件差,至少还可以活的像个人,出了院子,他们的死活谁都无能为力。
莎拉的司机跳下车,来到铁皮门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砸门,显示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
“哐哐哐”
“嘿离开那儿”
看着卡车的两个哨兵大声喝斥着。
“哗”
聚在旁边手很欠的两个半大孩子呼哨一声跑开了。
“##”
他们叫着。
是当地的方言,莎拉听不懂。
邵乐也没听懂,但是他看到了这两个孩子的与众不同。
虽然他们又瘦又小,白色背心破的不像样儿,甚至能看到一根根的肋骨。
但是他们的眼中不是普通孩子柔和的眼神,是一种闪着寒光的冷漠。
只有久经战火的士兵才会有的眼神。
他们的右肩膀上有磨掉一块皮,上面的老茧是与肤色不同的灰白。
那是ak步枪的枪背带磨出来的。
虽然他们穿着的拖鞋也是用轮胎橡胶做出来的,可是他们的步伐很轻盈,步伐不大,步速很快,手会不自觉地摆出一个持枪的姿势。
童子军。
负责侦察任务。
孤儿院旁边一个快塌的土坏屋的房顶上站着一个拿着手机的男人,黑黑的脸,正在用手机拍着孤儿院前面的车队。
“哐”
“哲学家”敲开了门。
一个身高差不多有一米九,可是瘦的像根竹杆一样的亚利安人戴着无框眼镜,手里拿着一杆双筒猎枪的样子就好像德国农场里半夜起床,查看有没有野猪来祸害庄稼的老农民。
大门被打开了。
车队缓缓进入。
铁皮门在后面关上。
邵乐回头,看那扇颤悠悠的门。
很难想像,就是这扇连自行车都挡不住的门,把一百多个孩子保护在里面,而且看这些孩子的样子,虽然有着跟难民差不多的营养不良状况,但是精神面貌还算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