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华夏十大名关
第665章:华夏十大名关 (第2/3页)
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第六关乃上谷关,上谷关也称五阮关,又有蒲阴陉、子庄关之称,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五阮关与二关号称内三关,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紫荆关!
第七关乃是苇泽关,因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此改名为娘子关。苇泽关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第八关乃是居庸关,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也有一说,说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毛主席也曾赞誉过“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便是指的居庸关,其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便坐落于此。
第九关乃是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因为与山海之间而得此名。这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俗称“天下第一关”。与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