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十大英年早逝名人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三国中的十大英年早逝名人 (第1/2页)

    【三国中的十大英年早逝名人】

    事先说明:英年早逝的评判标准,每个人都会不一样。我这里的一个硬Xing的标准,是40岁之前死的,属于英年早逝。在这样的标准下,很不幸的,太史慈(42岁)和吕蒙(42岁)都无缘入围。

    1、郭嘉(170-207):在曹Cao庞大的谋臣集团中,郭嘉无疑属于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从征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为曹Cao屡献奇谋,曹Cao对他的评价是“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尤其是“遗计定江东”的那一出绝唱,更让人为他的英年早逝不禁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

    悲伤理由:可惜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智者,竟没有同台较量的机会。

    悲伤指数:★★★★★

    2、周瑜(175-210):“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这是周瑜和孙策兄弟关系的真实写照。20岁不到就和孙策一同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少年俊杰,英姿勃发。赤壁一战,更加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悲伤理由:对公瑾小乔这一对如璧佳人来说,12年的时间是不是太短了。

    悲伤指数:★★★★★

    3、庞统(179—214):“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音犹在耳,一代奇才却已经陨落在西川落凤坡。

    悲伤理由:他在三国历史上活跃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作为一个杰出的谋士,他为人称道的故事实在太少。

    悲伤指数:★★★★☆

    4、孙策(175-200):他父亲死的那一年,他才17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依仗着从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马,横扫江东,势如破竹,给世人留下了“假使老夫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求”的艳羡和“狮儿难与争锋”的雄姿。

    悲伤理由:威镇江东的“小霸王”,不是沙场染血、马革裹尸,却是死在几个匹夫之手,实在是身为一个武将的悲哀。

    悲伤指数:★★★★☆

    5、典韦(?-197):“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曾经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