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单枪匹马

    第73章:单枪匹马 (第2/3页)

受到了限制,准头上却是加强了。

    那时候的日军使用的都是一种叫做“歪把子”的机枪,这种机枪的装弹特别,不是后来流行的大弹夹,而是每五法子弹为一个弹夹的填弹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日本陆军的机枪和步枪实现共享,也就是说,机枪的弹夹步枪也能使用,在运输和战场的弹药供应上实现了双赢。

    这种设计方法体现出日本人的一种设计理念,那就是小气,就连现在的日本车都是这样,别看省油,其实马力不大,俗话说的没劲,当年的日本陆军武器也是这样的,五法填装的弹夹一共是六个并排在一起,互相之间能不打架吗?造成经常卡壳,和填装弹药的缓慢,你想一想啊,一个机枪的射速是上百发子弹每分钟,也就是说,三十发子弹的机枪,手一使劲,突突突一下子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打没了子弹,然后是填装六个弹夹的机枪子弹,结果是射手自己无法完成,因此,一挺歪把子机枪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是机枪射手,一个是填弹手,不仅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对四周的环境也需要较为严格的要求,那就是,找一个两个人并排卧倒的地方,总不能机枪手在前面射击,没子弹了回身说道:“填弹。”那个副射手再从后面跑过来给机枪填装子弹吧?

    这种机枪在日军侵华的初期还是很有威力的,毕竟那个时候的好枪不多,能打连法的武器就是好东西,到了二战末期之后,随着捷克机枪的引入中国战区,歪把子就被淘汰了。

    雷子明不敢距离日军的距离太远,他抱着二十斤重的机枪一边打一边冲,造成近距离交战的状态,日军的火力猛武器装备好,非常适合远距离作战。

    但是,近距离作战有一个对雷子明非常不利的因素,那就是他没有支援,孤军作战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

    雷子明很快把倒数第三辆车的敌人干掉了,由于摩托车行走的时候是拉开距离的,这样的距离在机械化车辆面前也许算不上什么,甚至连一脚油也加不上就追上去了,但是雷子明是步行的,他用脚步追击摩托车,显然是不现实的。

    尽管他先入为主,干掉了三辆摩托车上的所有敌人,但是依然无法靠近前面第四辆第五辆车上的敌人,前面的摩托车已经停了下来,日军士兵迅速占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

    雷子明再想象刚才一样收到突袭奇效就不容易了,日军已经隐蔽起来,并且火力十分猛烈地展开还击。

    第一轮的还击是暴风雨一样的子弹,嗖嗖嗖飞过,雷子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不应该跟日军正面硬拼,他仰面躺在路边干涸的排水沟里面。,任凭子弹从头上飞过。

    他无法还手,日军的火力压制十分厉害,有一个对他有利的条件是,日军由于准备仓促,并没有找到他的准确位置,从打过来的子弹看,方向是这一边,却在公路的两侧反复扫射,没有确定他的具体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